次日,薑淮照舊上值。
這次他出門總感覺自己一個人,好像缺了點兒什麼。
想了想,對,就是書童。
有個書童,就是跑腿兒送信,抄些文書,或者給宮裡的他送些吃食也方便點。
他當即吩咐孫鴻,“孫叔,你看看這幾日能不能幫我尋一個書童來?最好識字多一點兒的,會寫那更好了。”
“成,老爺,我這就幫你找。”
“好,家世清白一點的。”
“遵命!“
之後薑淮就去了宮裡。
到了宮門口,他照舊下馬車走進去。
薑淮就碰到兩個熟悉的人。
正是周良平和許文才。
“薑兄!”
兩人遠遠的就從不遠處朝薑淮喊。
“薑兄啊!你被分配到哪個館了?”許文才看向薑淮率先問。
“我在實錄館,你們呢....被分派到哪裡了?”
薑淮知道,他們兩個都考中庶吉士,因此也可以留任翰林院,參與國史編纂,或者文書起草。
職位是從七品翰林院編修。
“我們倆啊,參與典章製度彙編!”
“典章製度彙編?”
薑淮知道了,他們在“會典館”,彙編《大黔會典》。
雖然他們都是翰林,但所在的館和薑淮不同。
“你們那裡如何?活兒多嗎?”薑淮問。
“多,每日處理不完的文書,看不完的史料!”
“就是,我昨天看了一天的前輩整理的資料,沒把我眼睛看瞎。”周良平道。
“哎,慢慢來!”薑淮這兒估計正活兒還沒開始呢!不過他們彙編典章的估計更麻煩,繁瑣。
之後三人一起去往翰林院,再分彆去往自己的館,就散了。
.............
這幾日,薑淮在翰林的日子確實枯燥無趣。
每日不是撰抄文獻,就是修史,雖然枯燥,但他還看到了不少珍稀藏書。
近期,隆慶帝頒布了新的商戶政策。
說是對商戶提高稅率,對某些行業做了嚴格限製,禁止私營,禁止世家大族的壟斷。
當今陛下一方麵厭惡商戶做大,擔心他們利潤豐厚壟斷經濟,又擔心過於重農抑商,無法發展經濟。
等新的商戶政策出來,各地商人紛紛摸到風向。
說明皇帝已經開始打擊商戶,加強對商戶的控製,另一方麵提高稅率也是為了充實國家內帑。
此刻,兩淮,徽商,揚州,晉商地區的鹽引大商也嗅到苗頭。
前段時間聽說西北缺軍餉,現在當今陛下又提高稅率,這是國庫空了,要拿他們開刀了嗎?
此刻,南方徽州的徽商盧德海最為膽顫。
他之前因為鹽引經營不善,去京請了內帑,皇上大發慈悲,特允內務府撥了三十萬銀救濟他。
當時他謝了又謝了。
皇上也說是幫助他周轉資金,維持鹽業運營,確保民生必需。
聽起來貌似皇恩浩蕩,體恤商艱。
但他們這些鹽商都知道,這不過是皇上充實內帑的一種手段。
因為找皇家借銀是要收高額利息的,而且隨著年限還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