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大人,小總兵,如今南朝大軍攻城掠地,來勢洶洶,我等不宜逗留汴梁,當各自退歸駐地,據關死守。”
“是啊,聽說南朝西路軍,已經攻破興元,進逼關中了,再不回師救援,大勢去矣。”
聽聞後方有難,以李思齊、張良弼為首的幾名軍閥,立刻找到孛羅帖木兒和王保保,希望能說服二人退兵。
軍營大帳下,王保保沉思片刻,頷首道:“說得有理,賊軍勢大,此時倘再不撤兵,過後悔之晚矣。”
對於退兵之舉,王保保本人是極力讚成的,李思齊和張良弼,以前都是他義父察罕帖木兒的部將,與他屬於同一陣營。
二人的地盤都在關中,而王保保的地盤繼承於義父察罕帖木兒,主要集中在山西南部。
一旦關中保不住,山西很快也會淪陷,其中的利害輕重,王保保自然心知肚明。
不管出於什麼樣的考慮,他都不願意繼續逗留在河南。
然而孛羅帖木兒對此卻是堅決反對。
此番糾集二十萬大軍,進攻劉福通,孛羅帖木兒被元順帝寄予厚望,授予其太尉、總製河南、山東諸路兵馬的職位,甚至許諾,若能徹底滅亡韓宋政權,封其為“河南王”。
孛羅帖木兒掌兵之後,不負眾望,在諸路軍閥的配合下,接連擊敗韓宋主力大軍,聲名大噪。
眼看汴梁城如今馬上就要攻克,自己的“河南王”之位近在眼前,他當然不願意就此退兵。
當即眯著眼睛,板著臉,訓斥眾人道:
“爾等說的什麼話,偽宋劉福通、韓林兒等輩,覆亡在即,一戰可平,諸位公卿平日飽受君恩,此時應當同仇敵愾,殺敵報國,豈能輕易言退?”
王保保聞言,立刻反駁道:“太尉此言差矣,非是我等不願殺敵報國,實在是局勢所迫,眼下南朝大軍,三路來犯,若不據守險關,禦敵於外,屆時對方長驅直入,你我又當如何自處?”
“小總兵說得沒錯,太尉大人,不能再猶豫了,應當馬上撤兵!”
當年察罕帖木兒被稱為李思齊、張良弼等人稱為老總兵,自從察罕死後,王保保作為對方的繼承人,便被稱作小總兵。
“一派胡言!!”
孛羅帖木兒自然知道,眾人所言不無道理,但他為了自己的利益考慮,還是堅持主動留下來,繼續進攻汴梁。
“南人素來柔弱,此番出兵北上,不過是故作姿態、虛張聲勢罷了,能有什麼本事?”
孛羅帖木兒深吸一口氣,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對眾人道:
“本太尉心意已決,先破汴梁城,擒殺韓氏偽帝君臣,而後再分兵抵禦南兵,誰敢再有異議,殺無赦!”
眼看孛羅帖木兒鐵了心要繼續攻打汴州,還放出這樣的狠話,王保保、李思齊、張良弼等人,表麵上沒有再抗拒,心下卻十分氣憤。
顯然他們並不願意遵從孛羅帖木兒的命令。
要說來這大元朝廷,確實氣數已儘,都到了如此危若累卵的關頭了,手握重兵的各大軍閥們,居然還在內鬥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