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穿越者,林致遠雖然對大阪人熱衷經商的秉性早有耳聞,卻仍被小川智久的話驚得目瞪口呆。
他慌忙擦拭身上的酒漬,連聲道歉:"失禮了!"
青木健太同樣震驚不已,雖說他方才表態不會過問,但戰機畢竟不是普通軍火。
若此事日後被國內追查,他知情不報必定難逃乾係。
"小川君,這玩笑可開不得。"他沉聲道,聲音裡帶著幾分警告。
見二人反應如此強烈,小川智久連忙解釋:"兩位不必擔心,這三架戰機是海軍馬鹿的,與我們陸軍無關。"
他說"海軍馬鹿"時語氣輕蔑,仿佛在談論某種低等生物。
山本駿平也幫腔道:"沒錯!淞滬會戰時,那些海軍馬鹿見死不救,害我們陸軍損失慘重,這三架戰機就當是補償了!"
……
經過山本駿平和小川智久的一番解釋,林致遠才了解事情的原委。
淞滬會戰期間,日本海陸兩軍雖然共同參戰,卻因長期不和而鮮少配合。陸軍為此蒙受重大傷亡,對海軍積怨頗深。
恰在此時,海軍三架戰機因故障迫降在陸軍控製的虹橋機場。
陸軍當即扣押了這些戰機,此事鬨得沸沸揚揚,甚至驚動了東京大本營。
但隨著戰事推進,各部向金陵轉進,此事便被擱置。待到金陵戰役結束後,這三架戰機竟不知所蹤。
如今一年多過去,早已無人過問此事。
負責虹橋機場安保的小川智久偶然發現這三架戰機,便動了心思。
為求穩妥,他不敢將戰機直接賣給山城政府,這才想通過林致遠在香港尋找外國買家。
林致遠雖然知道日本海陸軍素有嫌隙,彼此都以"馬鹿"相稱,但今日親耳聽聞這事,仍不免暗自咋舌。
"馬鹿"這個詞,其實源自中國秦朝"指鹿為馬"的典故,傳到日本後演變成了形容人愚蠢至極的詞彙。
林致遠記起後世看過的一個段子:日本陸軍曾向德國購買某型發動機技術,沒過多久海軍也找上德國人購買相同的技術。
德國人樂得裝糊塗,把同一項技術賣了兩遍,賺得盆滿缽滿。
他當時以為隻是個段子,現在看很有可能就是真實案例。
三架戰機,對日本可能不算什麼,可對抗戰時期的中國,每一架戰機都彌足珍貴。
謹慎起見,林致遠試探性地問道:"這三架戰機具體是什麼型號?"
“90式”,小川智久答道。
聽到是90式,林致遠眼中閃過一絲失望。
90式戰鬥機采用雙翼設計,最大時速僅200公裡左右,武器裝備也隻有兩挺7.7毫米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