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醫院大禮堂比半決賽時更加擁擠,連走廊都站滿了人。林小滿和蘇雨柔穿過人群時,耳邊不斷傳來議論聲。
"那就是"鄉村神醫"?看起來好年輕..."
"聽說半決賽時用砒霜救人,膽子真大..."
"劉大夫經驗豐富,這次肯定贏..."
林小滿握緊手中的藥箱帶子,掌心微微出汗。今天他特意穿上了蘇雨柔為他買的淺藍色襯衫,看起來比平時精神許多。
"彆緊張。"蘇雨柔輕聲說,替他整理了一下衣領,"你準備得很充分了。"
林小滿點點頭,目光掃過評委席。陳明正和周世昌交頭接耳,看到林小滿時,眼中閃過一絲冷光。而坐在中間的鄭會長則向他點頭致意。
"決賽選手入場!"主持人的聲音響起。
林小滿和劉德貴同時走上台。劉德貴今天穿著考究的中山裝,胸前彆著閃亮的醫師徽章,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看到林小滿,他冷笑一聲,用隻有兩人能聽到的聲音說:"小子,今天讓你見識下真正的醫術!"
主持人宣布規則:"決賽分為三輪,每輪一位疑難病患者,兩位選手同時診治,評委根據療效評分。"
禮堂側門打開,三位坐在輪椅上的患者被推了進來。林小滿瞳孔微縮——第一位正是鄭會長暗示過的那個罕見病患者,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麵色蠟黃,骨瘦如柴。
"第一位患者,男性,22歲,全身器官功能衰退,病因不明。"主持人介紹道,"請選手準備!"
劉德貴搶先一步上前,裝模作樣地把脈問診,然後宣布:"此乃先天元氣不足,需大補元氣!"他從藥箱取出一瓶昂貴的進口補劑,"這是美國最新研發的細胞活化素,一針見效!"
評委們交頭接耳,顯然對這種"高科技"療法很感興趣。陳明更是大聲讚歎:"西醫先進,值得推廣!"
輪到林小滿,他沒有立即診斷,而是先蹲下身,平視患者:"能說說你的症狀嗎?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年輕人虛弱地開口:"一年前...開始是乏力,後來各器官陸續出問題...醫生說是基因缺陷..."
林小滿一邊聽一邊把脈,同時暗中運用"靈瞳"觀察。患者體內元氣枯竭,五臟六腑都被一層灰氣籠罩,但並非先天缺陷,而是某種毒素導致的慢性衰竭!
"不是基因問題。"林小滿斬釘截鐵地說,"是重金屬中毒!"
會場嘩然。劉德貴譏諷道:"胡說八道!患者做過全套檢查,哪來的重金屬?"
林小滿不慌不忙,從藥箱取出一個小瓶:"這是我特製的解毒劑,配合針灸,三天可見效。"
"又是偏方!"劉德貴嗤之以鼻,"評委主席,這種江湖術士的把戲也能上大雅之堂?"
鄭會長抬手示意安靜:"讓事實說話。兩位請開始治療。"
劉德貴立刻給患者注射了那瓶"細胞活化素"。不到十分鐘,患者臉色確實紅潤了些,甚至能短暫站起來了。觀眾席爆發出掌聲。
林小滿則不急不躁,先給患者服下解毒劑,然後取出銀針,施展新學的"三才針法"。針尖精準刺入七處大穴,形成一個獨特的能量網絡。在場的老中醫們瞪大了眼睛——這手法他們隻在古籍中見過!
治療結束後,患者表示感覺"輕鬆了些",但沒有劉德貴的患者那麼立竿見影。
"第一輪,劉德貴勝!"主持人宣布。
台下,蘇雨柔焦急地絞著手指。林小滿卻神色平靜,似乎早有預料。
第二位患者是個中風後遺症的老太太,半身不遂,言語不清。劉德貴再次祭出"高科技"——一台進口電療儀。
"三次電療,保證康複!"他自信滿滿地說。
林小滿則采用綜合療法:先用藥浴活血,再以針灸通絡,最後輔以語言訓練。治療過程中,他耐心地引導老太太重複簡單發音,像教孩子一樣鼓勵她。
第二輪結束,老太太的電療效果明顯,能勉強走幾步了;而林小滿的患者進步較慢,但肌張力改善更顯著。
評委們爭論不休,最終裁定:"第二輪,平局!"
"最後一位患者!"主持人高聲道。
最後被推上來的是個十歲左右的男孩,雙腿萎縮,無法行走。看到孩子痛苦的眼神,林小滿心頭一緊。
"小兒麻痹後遺症,"主持人說,"現代醫學尚無根治方法。"
劉德貴檢查後搖頭:"神經已經壞死,治不好了。我開點營養神經的藥吧。"
林小滿卻蹲在男孩麵前,輕聲問:"想再走路嗎?"
男孩眼中含淚,用力點頭。
林小滿深吸一口氣,決定冒險使用竹簡上記載的"續脈接經法"。這是《藥仙錄》中的禁術,對施術者損耗極大,但眼下顧不得那麼多了。
"需要安靜環境。"他對評委說,"能否拉上簾子?"
鄭會長同意了。簾子拉上後,林小滿取出特製的藥膏塗抹在男孩腿上,然後運針如飛。七根銀針精準刺入受損神經周圍的穴位,每一針都帶著一絲葫蘆能量的引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汗水很快浸透了林小滿的襯衫。這療法消耗之大超出預期,他感到頭暈目眩,但仍咬牙堅持。當最後一針落下時,所有銀針突然共振般微微顫動,發出幾乎不可聞的嗡鳴!
"好了。"林小滿虛弱地收起針,"試著動動腳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