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村最近兩年箍新窯的比較多,外出掙錢的人越來越多,村裡變化很大,留下婦女和兒童在家,農閒時節近的去縣裡,最遠的還去省城攬活兒,更遠一點的去湖北武漢進衣服,拿到神樹來賣。
談到娘家情況,馬玉芳很高興,“哥嫂都很和睦,小侄子長高了,繼承和子恒經常來咱家玩。馬栓也買了一輛摩托車,春燕表姐去年出門了。”
馬繼承是盧曼青的孩子,盧曼青和前夫複婚後沒有再找馬家的麻煩。
對於馬子恒的身世,一直也沒人上門。
馬建國很滿意這兩個孫子,這讓老三媳婦和老四媳婦很不滿。
三隊的薛春燕,當年被馬嬸和算卦的串通好和他相親的那個姑娘,高加林問道:“她的男人是哪裡的?”
“山東蓬萊來的,聽說那邊有大海,在磚窯廠乾活的,家裡弟兄多,在家待不住,人勤快,有點兒憨厚。他不嫌棄春燕姐家窮,春燕也不嫌她是外地的。”
兩個人說到很晚,高加林用嘴親了兩個孩子的臉,挨著玉芳躺了下去。
這是不是已經走到了山頂?延州是不是已經成為事業的最高處?目前的情況,他已經很知足了,似乎已經失去了奮鬥的動力。
老孫和老胡現在老實多了,反正自己總是維護著他們的利益,他們也放手讓他按著自己的做法乾。反正乾好了功勞是大家的,乾壞了都是高加林一人的主意,這黑鍋彆人不會背,他也不會讓彆人背。
上半年市裡為了表彰他的業績,給他頒發了“五一勞動獎章”,作為對他改革工作的肯定,杜永清因為提拔的幾個人成績顯著,在老市長退休,就在上禮拜已經宣布當上了市長。
他回延州後,商業局派他去上海考察,同行的還有那個李教授的朋友,他們廠的副廠長王長嶺。他把這個消息通電話的時候告訴了家人,上海,這個富有魅力的城市在不遠的將來等著他。
上海之行讓高加林大開眼界,他決定引進了火腿腸和罐頭項目,他們這次參加的是一個國際食品機械博覽會,也是國內舉辦的首次展會。全國各地的食品廠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參加了這個展會。
在展會上他看到一套美國的火腿腸生產樣機。
各地的同行們圍在機器前議論紛紛,對這套設備的用法提出了不同意見。
“生肉變成熟肉,保質期能長嗎?”
“沒有嚴格的工藝,要是混進去豬毛,怎麼找出來?”
“這價格,分明就是來宰人的。”
隻有高加林拿起產品說明書看了起來,上麵都是密密麻麻的英文,他拿出本子記著,看著,彆的人感覺這個穿著有些土氣的年輕人怪怪的。
等高加林忙完,王長嶺拉著一個老外過來,這是廠家代表,王長嶺用筆寫出自己的問題,高加林用流利的口語和那個金發碧眼的美國人交流了一個鐘頭。
大家不知道的是,彆人還在為豬肉保鮮發愁的時候,高加林已經盯上了發達國家的飲食情況,火腿腸的早就出現在外國人的餐桌上,因為便於攜帶和方便食用,很受消費者喜愛。這次傳到中國,隻是我們的大門打開的晚了。
目前國內還是空白,“敢為天下先”,李秉林教授對他說過四句話:“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轉。”
人無我有,就要獨創性,這樣便於壟斷市場,定價權在自己手裡。
人有我優,大家都有這種產品,在市場上比拚的是質量,誰的質量好誰就賣的多。
人優我廉,大家質量都差不多,就要壓低價格,通過控製成本實現,成本越低,利潤空間越大。
人廉我轉,大家的價格都低,已經無利可圖,就要果斷放棄這個產品,不能再死纏亂打。
高加林對這市場“十六字方針”理解的非常通透,要是趁此機會拿下這套設備,延州肉聯廠就是國內第一家。等到同行都明白了過來,他們已經把該掙的錢掙的差不多了。
和王長嶺一商量,王長嶺表示支持,他又給李教授打了電話征求意見,李教授很興奮,支持他的想法。
於是立即給廠裡打了電話,老孫和老胡極力反對。
“高廠長,你可不要飄啊,咱廠好不容易掙下點家底兒,你可不能敗光啊。”
高加林說道:“我前期已經做了詳細調查,你們去我辦公室,裡麵有我三個月寫成的調研報告,就在中間抽屜裡,你們兩位放心,我從不打無準備之戰。”
兩人讓賈愉果拿來那份報告,坐上車去商務局請示,商務局不敢做主,又打電話給杜永清。
“這點事兒怎麼能請示到我頭上?隻要論據合理,條件具備,他高加林能夠對結果負責,你們何不試一試呢?自從高加林來到肉聯廠,有沒有出現原則性的錯誤?你們自己掂量。”
看杜永清的態度明顯偏向高加林,孫金炣當著商業局領導的麵把電話打到會場,服務人員找到高加林接了電話,“加林,我比你大二十多歲,現在問你,買設備的事兒你自己能不能對結果負責?我和老胡可不敢跟著你胡鬨!”
“孫廠長,我不會連累你和胡書記任何一個人,買了設備不盈利,我願意承擔一切責任。從研發到試產期間,我的工資一分不領,等生產成功了,走向市場了,我要求我的獎金翻三倍。”
聽著高加林破釜沉舟孤注一擲的態度,電話這頭兒的人聽得膽戰心驚,這種魄力都是誰給的,孫金炣臉上流出了汗,這種豪賭在整個延州的企業管理圈子裡,沒有人敢這麼豁出去,或許高加林真的有信心吧!
“既然這樣說了,商業局司局長也在旁邊聽著呢,這事兒你看著辦,要錢就讓連滿意給你辦!”
在孫金炣的授意下,連滿意迅速打去了定金,為了保證穩妥,在當天夜裡他們去和平飯店簽訂了合同。
第二天幾家拿著支票的同行掃興而退,時間就是生命,速度就是效益。他們得知是西部的一個地級市肉聯廠拿下這套設備時,感覺到了來自市場的壓力。
設備運回來後,經過反複試驗,最終一年後開始量產,從配料、口味、包裝、儲藏幾個方麵反複實驗,經過多少個不眠之夜,終於生產了中國第一根火腿腸。
高加林舉起火腿腸的那張照片,引起國內各大媒體的轉載。
“延福”火腿腸迅速風靡全國。尤其是工作節奏快的大城市,火腿腸成了年輕人的最愛。
喜歡高加林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高加林的逆襲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