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看來咱們端掉萬家鎮的動靜,確實驚動了鬼子。”
“這絕不是偶然的窺探。恐怕附近據點的鬼子情報部門,已經盯上咱們了。他們在摸底,在找咱們的軟肋!”
“他娘的!”
“打了一輩子雁,差點讓雁啄了眼!光顧著招兵買馬、練槍練炮了!”
原著中獨立團多少次吃虧,就虧在情報滯後、耳目不明上!
“老趙,你說得對!”
“家底再厚,拳頭再硬,要是瞎子聾子,早晚得讓人摸黑捅了刀子!這情報網,必須建!立刻建!而且要建得牢靠,建得隱蔽!這他娘的是咱獨立團的命根子!”
“沒錯!情報工作是部隊的眼睛和耳朵,是隱蔽戰線上的戰鬥!我們必須立刻著手。”
“但怎麼建?人員、地點、渠道、聯絡方式,都需要仔細斟酌。既要可靠,又要能融入環境,不易被察覺。”
“人員?”
李雲龍眼中精光一閃,“老子手裡就有現成的好料!張大彪那偵察連,挑出來的人都是鬼精鬼精的!腦子活絡,腿腳麻利,熟悉本地地形!”
“更重要的是,經過楊村血的教訓,他們對鬼子的警惕性和恨意,比誰都深!讓他們脫下軍裝,換上老百姓的衣服,撒出去!就是最好的情報種子!”
“地點…”
李雲龍的手指在地圖上幾個關鍵節點上遊走,“不能光盯著小王莊附近!要往外撒!交通要道!大的集鎮!特彆是靠近鬼子據點、火車站、公路的地方!像小王莊集市、柳河鎮、黑石峪渡口…這些地方,魚龍混雜,消息靈通,鬼子偽軍也經常出沒,是情報的天然集散地!”
“不能光靠人盯人!太危險,效率也低!得找掩護!開個小店怎麼樣?茶館?雜貨鋪?或者弄個走街串巷的貨郎?修鞋匠?這些行當,接觸人多,打聽消息方便,還不容易引人注意!”
“聯絡…這得靠你老趙了!你是搞政工的行家,和地方的同誌熟!建立一套安全可靠的傳遞方式!單線聯係!用暗號!定期接頭!絕不能讓一條線斷了牽扯出一大片!”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在昏暗的油燈下,一個簡陋卻極具戰略眼光的獨立團情報網絡雛形,逐漸清晰起來。
李雲龍負責戰略規劃和人員挑選,趙剛負責具體組織、思想把關和與地方組織的協調對接。
這對搭檔的互補性,在這一刻發揮得淋漓儘致。
行動計劃雷厲風行。
張大彪接到命令,立刻從偵察連裡精挑細選了十二名最機靈、最沉穩、社會經驗相對豐富的骨乾。
這些人,有的是本地獵戶出身,對山川地形了如指掌;
有的是走南闖北的江湖人,善於察言觀色;
有的甚至略通日語或當地偽軍黑話。
他們被秘密召集到團部後山一個隱蔽的山洞裡。
李雲龍親自訓話,沒有豪言壯語,隻有冰冷的現實和沉重的責任:
“知道為啥把你們叫來嗎?不是讓你們去衝鋒陷陣,是讓你們去鑽敵人的褲襠底下!去當‘瞎子’、‘聾子’?不!是去當獨立團的眼睛和耳朵!”
“鬼子不是善茬!他們連畜生都不是!他們在暗處盯著咱們!咱們不能當瞎子聾子任人宰割!你們要做的,就是脫下這身軍裝,換上老百姓的皮!像釘子一樣,釘在鬼子的眼皮子底下!把他們的一舉一動,給老子看得清清楚楚!傳得明明白白!”
“記住你們的身份!你們是獨立團的兵!是插在敵人心窩子裡的釘子!情報就是子彈!送回來的消息,可能救全團弟兄的命!也可能害死所有人!嘴巴,給老子把嚴了!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