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抗大的生活,對李雲龍而言,最初的感覺就像被塞進了一個格格不入的模子。
然而,李雲龍畢竟是李雲龍。
他那股子不服輸的倔勁兒,讓他沒有真的當個學渣。
趙剛成了他最好的“翻譯”和“拐杖”。
下課後,趙剛總會把課堂上的核心要點,結合晉西北的實戰例子,掰開了揉碎了講給他聽。
漸漸地,那些拗口的理論詞彙,在李雲龍腦子裡開始和具體的戰鬥場對應起來。
他也能在課堂上,結合某個理論觀點,蹦出幾句讓教員都眼前一亮的實戰心得。
李雲龍的名字,連同他那次在沙盤推演中乾淨利落擊敗蘇聯教官的戰例,在抗大甚至整個延安的軍事圈子裡都傳開了。
這天課後,抗大教育長親自把他們叫到了辦公室。
教育長是個儒雅的老革命。
“李雲龍同誌,趙剛同誌,坐。”
教育長笑著示意,“你們在抗大的表現,特彆是李雲龍同誌在戰術推演中的突出表現,校領導和首長都很關注。”
“你們帶來的那些來自最前線的、鮮活的實戰經驗,非常寶貴!”
“現在啊,各個根據地的部隊都在大發展,新部隊多,新乾部多,大家都渴望學習打仗的本事。”
“但我們的教員,很多是理論功底紮實,實戰經驗相對集中在某些方麵。”
“上麵的意思是,希望你們二位,特彆是李雲龍同誌,能牽頭組織一個‘戰術經驗交流團’!”
“戰術經驗交流團?”李雲龍和趙剛都愣了一下。
“對!”
教育長肯定地點點頭,“這個交流團,不講課本,就講你們怎麼打鬼子!”
“講你們的特戰連是怎麼摸哨、怎麼抓‘舌頭’、怎麼搞情報的!”
“講你們怎麼組織火力,怎麼利用地形,怎麼打伏擊、拔據點!”
“還有你們搞根據地建設、搞後勤保障那些辦法!”
教育長越說越興奮:“這些經驗,都是從殘酷的戰鬥中總結出來的,帶著血、帶著汗、帶著戰士們的智慧!”
“對很多新部隊、新乾部來說,比書本上的條條框框更管用,更能救命,更能打勝仗!”
“你們要把經驗,變成我們全軍的財富!”
李雲龍聽得眼睛發亮!
這活兒他愛乾啊!
不用憋在窯洞裡啃書本,還能把他那些得意戰法拿出來顯擺顯擺(雖然他嘴上肯定不會承認是顯擺)。
更重要的是,能幫到其他部隊打鬼子!這可比坐在這裡看理論痛快多了!
“沒問題!教育長!這活兒我李雲龍接了!”
“保證把咱那點壓箱底的東西都倒出來!讓兄弟部隊少走彎路,多宰鬼子!”
趙剛也微笑著點頭:“教育長放心,我們會認真準備,確保交流的內容既有實戰價值,也符合我軍的建軍原則和紀律要求。”
“好!要的就是這個態度!”
教育長滿意地笑了,“交流團麵向抗大各分校學員、延安周邊駐軍乾部,甚至其他根據地來學習的同誌。”
“你們是主講,也可以邀請一些有類似實戰經驗的同誌參與討論。”
“形式要靈活,可以講戰例,可以搞沙盤推演,要讓大家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戰術經驗交流團”的牌子一掛出去,立刻在延安的軍事乾部圈子裡引起了轟動。
李雲龍的大名和他那些傳奇戰例,早就傳遍了各個部隊。
現在能親耳聽到這個“活閻王”講怎麼打仗,還能當麵請教?
報名的人幾乎擠破了抗大教務處臨時設的報名點。
第一次交流活動,選在了抗大一個較大的打穀場上。
沒有主席台,就幾張桌子拚在一起。
台下黑壓壓坐滿了人,有年輕的抗大學員,有從晉察冀、冀中、山東等根據地來的團營級乾部,甚至還有幾位總部機關下來“取經”的參謀。
大家都帶著筆記本,眼神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同誌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