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學院高級指揮係第一期學員的學業已近尾聲。
一年半的時光,前所未有的知識洪流,猛烈衝刷著每一位從戰火中走來的高級將領。
曾經粗糲的思維被反複打磨,曾經依賴直覺的判斷被納入嚴謹的框架。
對於李雲龍而言,這段時光,比他經曆的任何一場血戰都更深刻地重塑了他。
此刻,他正獨自一人,悶在學院分配給他的那間狹小但整潔的單人宿舍裡。
窗戶大開著,卻透不進一絲涼風,汗水浸透了他漿洗得有些發硬的舊軍裝背心。
桌上、床上、甚至地上,鋪滿了各種資料:
泛黃的戰鬥總結報告、油印的戰役戰例彙編、厚厚的蘇式軍事教材譯本、還有他自己這一年多來積攢的、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
他眉頭緊鎖,稿紙頂端,一行用鋼筆鄭重寫下的標題墨跡未乾:
《論我軍傳統戰法的繼承與發展——基於實戰經驗與現代戰爭理論的辯證思考》
——學員:李雲龍
這個題目,是他思考了足足半個月,又與丁偉、孔捷爭論了無數次,甚至向幾位思想開明的教員請教後,才最終敲定的。
“繼承…發展…”
李雲龍喃喃自語,粗糙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桌麵,發出沉悶的響聲。
繼承什麼?
他的思緒瞬間被拉回了烽火連天的歲月。
那股子“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
這種精神,是刻在骨子裡的軍魂!
是任何先進武器都無法替代的意誌力量!
沒有這個,再好的戰術也是空談!
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避實擊虛,聲東擊西!
麻雀戰、地雷戰、破襲戰、運動戰…這些極其有效的戰法!
這些,能丟嗎?
官兵一致、軍民一家的優良傳統!
乾部衝鋒在前,吃苦在前!
戰士有肉吃,乾部絕不先嘗!
……
想到這些,李雲龍的眼神變得異常堅定。
這些用無數生命驗證過的寶貴財富,是根基!是命脈!必須繼承!必須發揚光大!
他拿起筆,在稿紙上重重寫下:
“我軍傳統戰法,是在極端艱苦條件下,依靠人民、為了人民,以弱勝強、克敵製勝的偉大創造,其核心靈魂——頑強的戰鬥意誌、靈活的戰略戰術、深厚的群眾基礎、堅強的政治工作——永不過時,必須毫不動搖地繼承和發揚!”
………
夜深了。
宿舍裡,隻有鋼筆在稿紙上劃過的沙沙聲,以及李雲龍時而激昂、時而低沉的喃喃自語。
他時而奮筆疾書,時而停筆凝思,時而煩躁地抓著頭皮,時而興奮地一拍大腿。
桌上的濃茶也涼了又換,換了又涼。
他寫下了淮海戰役中“即俘即補”的成功經驗,
指出這在未來大規模戰爭中快速補充技術兵員的局限性,
提出必須建立更完善、更高效的兵員訓練和預備役體係。
他分析了朝鮮戰場坑道戰的偉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