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上的金星,如同一座無形的燈塔,指引著方向,也施加著千鈞重擔。
李雲龍帶著更加熾熱的責任感和前所未有的緊迫感,一頭紮進了“建設強大國防”這片新的戰場。
他的新職務被正式任命:人民軍副總參謀長兼國防部副部長。
這個位置,賦予了他直接參與國家最高軍事決策、規劃軍隊長遠發展藍圖、推動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權力。
回到位於總部大院的辦公室,窗明幾淨,文件堆積如山,電話鈴聲此起彼伏。
這裡沒有硝煙,卻彌漫著另一種緊張——關乎國家安危、軍隊未來的戰略博弈與務實耕耘。
“他娘的,這副擔子,重了一萬倍啊!”
李雲龍低聲自語,手指重重地點在台海區域。
榮光之下,是如山的責任和時不我待的緊迫!
他沒有絲毫耽擱,立刻以雷厲風行的作風投入工作:
調研先行,摸清家底:
他拒絕坐在辦公室裡聽報告,帶著精乾的參謀班子,馬不停蹄地奔赴全國各大軍區、重點軍工企業、軍事科研院所。
深入基層連隊,看戰士訓練,摸新裝備性能;
鑽進工廠車間,看生產線運轉,問技術瓶頸;
坐在科研人員的繪圖板前,聽他們講解新式武器構想。
在高層會議上,他力主利用難得的國際環境(部分友好國家),不惜代價引進急需的關鍵技術、圖紙和樣機(如新型坦克、噴氣式飛機發動機、雷達技術)。
但同時,他敲著桌子強調:“買來的隻能是拐杖!咱們自己的腿,得自己長硬實!
軍工企業,必須勒緊褲腰帶,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攻關!
仿製是第一步,吃透技術是第二步,搞出自己的‘殺手鐧’,才是第三步!”
院校體係大升級:他力主擴建軍事工程學院、裝甲兵學院、炮兵學院等專業技術院校,並推動在綜合性軍事學院(如南京軍事學院)增設高級合成指揮班次。
強調教學內容要緊貼實戰、麵向未來。
“不能光教老黃曆!要把世界最新的軍事思想、技術動態,都教給學員!要培養能打贏明天戰爭的指揮員和技術專家!”
完善國防動員體係:他推動建立更加高效、覆蓋城鄉的預備役登記和訓練製度,製定詳細的戰時兵員、物資、交通、醫療動員預案。
………
李雲龍的思路清晰,行動果決,如同在國防建設的大棋盤上落下了一顆顆有力的棋子。
他的務實作風、敢於擔當和“泥腿子”出身的獨特視角,很快贏得了許多務實派將領和軍工科研人員的敬佩與支持。
然而,改革的道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
舊觀念的慣性、資源的掣肘、以及一股潛滋暗長的教條主義風氣,開始成為他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巨大阻力。
會議室內,煙霧繚繞。
一份由部分“學院派”將領(深受蘇式理論影響)主導提出的編製改革方案被擺上桌麵。
方案的核心是全麵效仿蘇軍,建立龐大的、高度專業化的兵種軍團,
強調集中使用和嚴格的層級指揮,對師團級合成化程度和基層指揮員自主權進行了大幅壓縮。
李雲龍仔細翻閱著方案,眉頭越皺越緊。
當聽到主彙報人用流利的俄語術語(夾雜著翻譯)大談特談“大縱深突擊理論”、“坦克集群決定論”、“火力至上主義”,
並認為我軍的“小群多路”、“靈活機動”是“遊擊習氣”、“不符合現代戰爭要求”時,他終於忍不住了。
“砰!”李雲龍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亂跳,全場皆驚!
他“霍”地站起身,如同被激怒的雄獅,指著那份方案,聲音如同寒冰炸裂:
“放屁!純粹是放屁!”
“老子剛從下麵部隊回來!看到的是一群被條令框死的木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