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委擴大會議的氣氛,比李雲龍預想的還要凝重。
巨大的會議室裡,將星雲集,煙霧繚繞。
那份關於部隊訓練和編製改革中教條主義傾向的尖銳報告,激起了巨大的波瀾。
支持者寥寥,反對者眾多,更多的是沉默觀望。
李雲龍站在發言席上,也承受著來自四麵八方的審視、質疑甚至不滿的目光。
他手裡沒有稿子,隻有幾張寫得密密麻麻的紙片。
“同誌們!我不是反對學習!更不是反對改革!搞現代化的急,我比誰都急!”
李雲龍的聲音洪亮,穿透會場,
“但是!學習是為了什麼?改革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打贏!不是為了把咱們的部隊,練成外國軍隊的影子!
更不是為了在辦公室裡搞出些花裡胡哨、中看不中用的‘洋盆景’!”
接著,他毫不客氣地點名批評了幾個在訓練和編製改革方案中教條主義傾向嚴重的例子:
某部演習,嚴格按照蘇軍條令設定的“步坦安全距離”,
結果導致坦克衝擊速度銳減,被“敵”預設反坦克陣地輕易摧毀。
某師編製改革試點,盲目壓縮師屬炮兵和工兵力量,加強到所謂的“專業炮兵師”、“工兵旅”,
導致該師在後續山地對抗演習中,缺乏伴隨火力支援和快速克服障礙能力,行動遲緩,處處受製。
院校教學中,過度強調蘇式大兵團作戰理論,對我軍曆史上經典的以弱勝強、靈活機動的戰例研究不足,
甚至貶低其價值,導致部分年輕學員思想僵化,看不起“土辦法”。
“同誌們!咱們的軍隊,是從井岡山的篝火裡走出來的!
是從長征的雪山草地裡爬出來的!
是在小米加步槍對抗飛機大炮的血火中淬煉出來的!”
李雲龍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金石之音,
“它的魂是什麼?是黨的領導!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英勇頑強、不怕犧牲!是靈活機動、實事求是!
這些魂,是刻在骨頭裡的!是咱們區彆於任何舊軍隊、任何外國軍隊的根本!是咱們打勝仗的命根子!”
“學習外國先進經驗,沒錯!但必須嚼碎了,咽下去,變成自己的肉!
而不是囫圇吞棗,把自己噎死,甚至把魂給學丟了!”
………
“那種不顧國情軍情,不顧實戰需求,生搬硬套外國模式,用條令捆死部隊手腳,用編製閹割部隊活力的做法,不是現代化!
是教條主義!是形式主義!是在自毀長城!是在敵人還沒打過來之前,先把自己給廢了!”
李雲龍的話,如同重錘,一下下敲在與會者的心上。
會場內一片寂靜,落針可聞。
支持者如趙剛、孔捷(雖已調離原部隊,但作為軍區代表參會)、丁偉等人,眼中閃爍著讚同的光芒。
反對者臉色鐵青,卻一時找不到有力的反駁。
更多的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李雲龍同誌的意見,很尖銳,也很深刻。”
主持會議的老總緩緩開口,打破了沉默,他的目光掃過全場,“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是領袖定下的戰略方針。
但怎麼建設?走什麼路?確實需要我們認真思考,深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