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邊境的空氣,沉重地壓在每一個知情者的心頭。
印軍非法設立的朗久據點,像一枚楔入我方血肉的毒釘,挑釁的槍聲與戰友倒下的身影,瞬間點燃了前線與後方的熊熊怒火。
李雲龍的戰略威懾,如同精密運作的戰爭機器,瞬間全功率啟動:
遠程火箭炮營和重炮群,如同沉默的巨獸,悄無聲息地蟄伏進前沿預設陣地。
冰冷的炮管在稀薄陽光下泛著幽藍的死光,射擊諸元精確鎖定朗久據點及其後方的補給節點、兵營。
沒有試射,沒有警告。
隻有前沿觀察哨冰冷的報告:
“目標區域,印軍活動頻率下降70%,哨兵頻繁抬頭張望。”
恐懼,在絕對的毀滅力量麵前無聲蔓延。
每一個印軍士兵都清晰地感覺到,自己正赤裸裸地暴露在隨時可能傾瀉而下的鋼鐵風暴之中。
精銳特戰分隊與吳峰的偵察尖兵,化身雪域高原的幽靈。
他們利用偽裝服在朗久據點眼皮底下建立了數個隱秘觀察點。
捕捉著印軍火力點的位置、工事的薄弱環節、甚至指揮官的習慣路徑。
秘密電台將情報源源不斷送回。
印軍營地外圍神秘出現的腳印、倉庫裡少量關鍵物資的離奇失蹤…
特戰分隊嚴格遵守“不開第一槍”的鐵律,卻用這種無處不在、如影隨形的“注視”與“戲弄”,將朗久據點變成了印軍的精神牢籠。
………
在更廣闊的棋局上,導演了一場氣勢恢宏的“疑兵計”。
來自中原腹地的戰略預備隊X軍、Y軍,大張旗鼓地通過鐵路樞紐向西南方向開進。
帆布覆蓋下坦克裝甲的輪廓、軍列在主要站台短暫停留時“無意”顯露的重型裝備、報紙廣播刻意營造的“嚴陣以待、萬眾一心”氛圍…所有信息都在暗示:
有能力、有決心在邊境全線投入壓倒性力量!
同時,西藏、新疆的預設陣地,戰備演習如火如荼:
坦克轟鳴著卷起漫天塵土,火炮進行著遠離實控線的實彈怒吼。
空軍偵察機更是以極具壓迫性的航線,頻繁掠過東段(麥克馬洪線)和西段(阿克賽欽)上空。
這鋪天蓋地的“戰爭準備”信號隻有一個目的:
讓印方高層清醒認識到,在朗久的小動作,可能招致滅頂之災!
在李雲龍的強力推動下,外交機器高速運轉。
印軍入侵朗久、悍然開槍造成我方傷亡的鐵證(包括特戰分隊拍攝的照片)被迅速公諸於世。
外交部發言人以前所未有的強硬姿態,痛斥侵略行徑,昭示我方克製背後的雷霆之怒與捍衛主權的鋼鐵意誌。
國內輿論在引導下,聚焦邊防將士的犧牲精神與後方人民的堅定支持,形成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內外夾擊之下,印度在國際上陷入空前孤立,“受害者”麵具被徹底撕碎,國內對尼赫魯政府“前進政策”的質疑聲浪陡增。
朗久據點補給線在特戰襲擾和炮口威懾下幾近癱瘓,據點已成驚弓之鳥。
印軍高層被中方展示的快速反應能力、強大軍力和不惜一戰的決心徹底震懾,原以為中方“內憂外患無暇西顧”的誤判暴露無遺。
國際壓力令印政府焦頭爛額。
最關鍵的是,李雲龍成功地將衝突烈度死死摁在“可控摩擦”的層麵,為國家贏得了喘息與發展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