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劍東南”如同一顆投入深潭的巨石,在最隱秘的戰爭機器內部激起了無聲卻洶湧的暗流。
東南前線總指揮部(代號“鑄劍所”)在西山深處正式掛牌運作。
但它的觸角,早已悄無聲息地伸向了目標區域和更廣闊的太平洋。
李雲龍端坐在“鑄劍所”核心指揮室內,巨大的電子沙盤上,目標島及其周邊海域的態勢正被無數閃爍的光點和錯綜複雜的線條覆蓋。
“總指揮,”
情報協調中心主任,指著沙盤上幾個關鍵節點,“‘天眼’計劃已全麵啟動。‘網’正在收緊。”
“天眼”高懸:多維情報織網
太空之眸:“我們有限的幾顆偵察衛星(代號‘千裡眼’),已調整軌道,對目標區域進行高密度、周期性過頂偵察。
重點捕捉其軍事基地、機場、港口、雷達站、導彈陣地、部隊集結區域的動態變化。
分辨率有限,但足以監控大型設施和兵力調動跡象。”
“海軍情報部門的水下監聽陣列(代號‘海龍’)
前出部署,配合隱秘活動的常規潛艇和特種潛艇(代號‘幽靈’),
嚴密監控目標島周邊海域及主要航道的水聲信號。
目標是掌握其海軍艦艇(尤其是潛艇)的活動規律,監聽海底通信電纜(如有可能),並預警任何異常水下活動(可能的外援潛艇滲透)。”
“空軍高空高速偵察機(代號‘閃電’),利用複雜氣象和夜間條件,進行超低空、掠海突防式偵察。
獲取高清晰度的機場、雷達站、防空陣地、海岸防禦工事的照片和電子信號特征。
風險極高,但回報巨大。”
屏幕上閃過幾張極其清晰的照片:
鋼筋混凝土地堡群的分布、反坦克壕的走向、雷達天線的型號細節。
“這是最核心、也最危險的環節!”
“‘種子’計劃已進入關鍵激活階段。
段鵬同誌親自挑選的精銳特戰小組,利用漁船、商船甚至潛艇秘密輸送,已分批滲透進入目標區域。
他們的任務是:”
“長期潛伏,建立據點網絡。”
“對預設登陸場縱深地帶的地形、道路、橋梁、城鎮結構進行實地精密測繪,彌補航拍和衛星的不足。
重點標注適合裝甲部隊突進和可能發生激烈巷戰的區域。”
“在戰役發起時,為我海空軍精確製導武器提供末端激光照射或坐標修正,確保首波打擊的毀滅性精度。”
“24小時監控敵指揮通信樞紐、高級將領行蹤、預備隊集結地等核心目標動態。”
“在戰役發起同時或稍後,對敵通信、交通、電力等關鍵節點實施戰術破壞,製造混亂。”
“儘一切可能,探明敵最高指揮機構的戰時隱蔽位置、核心通信密碼及備用方案、以及…‘域外朋友’聯絡站及應急乾預預案!”
………
就在“天眼”貪婪地汲取情報的同時,一場規模空前的戰略欺騙——“迷霧”行動,也在全球多個層麵同步展開。
其核心目的隻有一個:迷惑對手,隱藏“鑄劍”的真實鋒芒、時間和方向!
“外交渠道釋放出明確的、尋求和平解決爭端的信號。
高層會談、民間交流、經濟合作等‘暖風’持續吹送。
給外界(尤其是目標島和域外強權)造成我方‘雷聲大,雨點小’,主要依靠政治經濟施壓的印象。
“我三軍部隊展開一係列大規模的、公開的演習訓練,但地點和內容極具迷惑性:
在北方邊境,集結重兵集團,進行大規模陸空聯合對抗演習,模擬高寒地區防禦作戰。
演習規模宏大,公開報道頻繁,吸引國際觀察員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