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戰略重心在北’的假象。
數個精銳陸軍師進行橫跨內陸數省的、高強度的長途機動拉練,終點指向西部高原。
大量運輸車輛、重裝備的調動痕跡明顯,給人以‘戰略預備隊西移’的錯覺。
海軍艦隊在南海爭議海域進行高調、常態化的戰備巡航和演習。
此舉既牽製南海方向潛在對手,又將國際視線引向南方,淡化對東南方向的關注。”
在真正的目標方向——東南沿海,部隊集結和訓練則嚴格保密,規模控製在“正常輪訓”級彆,且多在夜間或複雜氣象條件下進行。
新建造的登陸艦艇優先部署在北方或南海艦隊,東南方向隻保留少量老舊艦艇進行日常巡邏。
“通過可控渠道(包括部分海外媒體),‘泄露’出經過精心設計的‘情報’:
如我軍內部關於登陸作戰巨大風險的激烈爭論、登陸艦艇建造計劃‘嚴重滯後’、‘對動武決心存在分歧’、‘戰略重心轉向北方/南海’等。
這些‘信息’半真半假,旨在乾擾敵判斷,使其對我真實意圖和能力產生懷疑和誤判。”
李雲龍目光如炬,審視著“迷霧”行動的每一項細節。
然而,無形的戰場同樣危機四伏。
一份來自“影子”最高級彆潛伏小組(由段鵬直接指揮)的加密急報,通過最隱秘的渠道,呈送到了李雲龍的案頭。
報告極其簡短,卻字字千鈞:
“‘蜂巢’(指敵最高戰時指揮中心)疑似啟用新址,坐標未明。
‘信鴿’(指敵核心通信係統)更換加密核心,舊密鑰失效。
‘白手套’(指域外強權技術顧問團)活動異常頻繁,疑有重大升級動作。
我小組正全力追蹤,但風險陡增。
另偵測到新型反特種作戰傳感器網絡在預設登陸場縱深部署,滲透難度加大。
請求指示。”
段鵬的報告,像一根冰冷的針,刺破了部分“迷霧”。
敵人並非毫無察覺,他們也在加固自己的盾牌,甚至可能察覺到了“影子”的存在!
李雲龍盯著報告,眼神冰冷。
他拿起筆,在絕密信箋上隻批了八個字:
“繼續潛伏,靜待驚雷。不惜代價,鎖定‘蜂巢’!”
他知道,段鵬他的“影子”,此刻正遊走在最危險的邊緣。
每一份情報的獲取,都可能伴隨著犧牲。
但“蜂巢”的位置,是“首戰即決戰”能否成功癱瘓敵指揮中樞的關鍵!
這個代價,必須付!
與此同時,“域外朋友”的電子偵察機和衛星對東南沿海的掃描頻率,在看似平靜的表象下,悄然增加了數倍!
一架先進的戰略電子偵察機,甚至冒險抵近我沿海防空識彆區邊緣,進行長時間的盤旋監聽。
顯然,“迷霧”雖然濃厚,但對手的警惕並未放鬆,其情報觸角也在極力穿透迷障。
無形的戰場上,攻防交織,暗流洶湧。
情報的蛛網在悄然收緊,欺詐的迷霧在彌漫擴散,而致命的危險也在黑暗中潛伏。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卻同樣驚心動魄、決定未來戰役走向的生死博弈。
“鑄劍所”指揮室內,燈火徹夜長明。
李雲龍的身影映在巨大的電子沙盤上,如同一位在無形棋盤上運籌帷幄的弈者,
冷靜地布下每一個關鍵的棋子,同時警惕著對手可能隱藏的殺招。
他知道,在真正的“驚雷”炸響之前,這場無聲的較量,容不得半點閃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