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尚未散儘,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焦糊味、血腥氣和淡淡的消毒水氣息。
曾經象征著權力巔峰的廣場,此刻遍布彈坑、瓦礫和來不及清理的戰鬥痕跡。
然而,一麵巨大的、鮮豔的紅旗,已在主樓穹頂之上迎風獵獵招展!
它如同燃燒的火焰,宣告著一個舊時代的終結,和一個新時代的黎明!
李雲龍站在廣場中央,腳下是浸染了無數忠魂熱血的石磚。
他脫下了沾滿征塵的軍帽,露出花白而倔強的短發。
初升的陽光穿透稀薄的硝煙,灑在他剛毅而疲憊的臉上,也照亮了廣場上肅立的、渾身血汙卻目光如炬的將士們。
勝利的喜悅是短暫的,隨之而來的是千頭萬緒的重任。
李雲龍深知,攻克城池隻是第一步,讓這座飽經戰火的城市和島上千萬同胞回歸安寧與秩序,才是真正的“收官”。
“命令各部!劃分防區!徹底肅清城內殘敵及武裝匪徒!
設立檢查站!實施宵禁!
對趁火打劫、製造混亂者,嚴懲不貸!”
荷槍實彈的巡邏隊迅速走上街頭,張貼安民告示,用帶著各地口音的普通話安撫驚恐的民眾:
“鄉親們不要怕!請待在室內,等待登記和救濟!”
“命令工兵部隊!優先搶修水廠、電廠、主要醫院!保障基本民生!”
大型軍用發電車轟鳴著開進市區,優先為醫院、通訊樞紐和供水設施供電。
工兵們冒著餘燼未熄的危險,搶修被破壞的自來水管道和變電站。
野戰醫院全力收治受傷的軍民,不分敵我。
隨軍前進的地方工作隊和政治部乾部迅速展開工作。
臨時成立的“軍事管製委員會”在相對完好的原市政府大樓掛牌。
廣播裡一遍遍播放著《告同胞書》和臨時軍管條例,
宣布廢除舊政權的一切法令,建立人民新秩序,保障工商業正常運轉,號召舊公職人員報到登記。
大批從大陸運來的糧食、藥品、帳篷等緊急救援物資,通過剛剛疏通的港口和臨時碼頭,源源不斷運送抵達。
野戰炊事班在街頭架起大鍋,熬煮熱粥和薑湯,分發給饑餓的市民。
醫護人員在街頭設立臨時醫療點。
一幕幕“簞食壺漿”的場景,迅速消融著隔閡與恐懼。
在初步穩定了台北局勢後,李雲龍沒有忘記勝利的基石——那些長眠在灘頭、在城鎮、在巷戰中的英烈。
“鑄劍所”巨大的屏幕上,滾動著長長的、觸目驚心的陣亡將士名單。
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一個破碎的家庭。
在廣場舉行了簡樸而莊重的祭奠儀式。
李雲龍親自帶領高級將領和士兵代表,向覆蓋著軍旗的烈士棺槨和巨大的英烈名冊牆脫帽、鞠躬、默哀。
軍樂隊奏響低回的哀樂,槍聲齊鳴,告慰忠魂。
李雲龍的聲音通過擴音器,響徹廣場:
“同誌們!戰友們!今天,寶島光複了!我們…勝利了!”
“但是,這勝利,是你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每一寸土地!都浸透著你們的忠誠與犧牲!”
“你們的功績,曆史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