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的身影,更多時候出現在基層部隊的訓練場、指揮所的演習大廳、軍事學院的講台上。
在特種部隊訓練基地:
他觀摩魏大勇組織的城市反恐演練。
看到年輕的偵察兵在複雜建築物內行動略顯遲疑,戰術動作不夠乾淨利落,他眉頭緊鎖。
他拍著魏大勇的肩膀:
“大勇,兵是好兵,但血性有餘,精細不足!
多練協同!多琢磨高科技滲透手段!彆光想著硬拚!”
……
在裝甲兵指揮學院:
他作為畢業演習的總裁判長。
看到一位年輕的營長在複雜電磁環境下指揮坦克連進攻時,過於依賴通信,一旦遭遇強乾擾就手足無措,進攻節奏大亂。
李雲龍直接叫停演習,把營長叫到跟前,指著沙盤:
“通信斷了就傻了?預案呢?備用方案呢?指揮員獨立自主的膽魄呢?都讓電腦給慣沒了?”
他要求所有學員,必須掌握在通信中斷、信息不全情況下的獨立指揮能力。
在軍事科學院研討會:
麵對一群研究未來戰爭形態、高談闊論“智能化”、“無人化”的年輕研究員,李雲龍敲著桌子,聲音洪亮:
“研究未來,好!但不能忘了根本!
再智能的機器,也要人掌控!再先進的武器,也要有血性的兵去用!
你們研究的算法再厲害,能算出戰士們在槍林彈雨裡衝鋒時心裡想什麼嗎?
能算出刺刀見紅時那股子同歸於儘的狠勁嗎?”
他語重心長,“技術要鑽研,但軍人那股子精氣神,那股子‘亮劍’精神,永遠不能丟!
丟了魂,再好的裝備也是廢鐵!”
一個深秋的傍晚,李雲龍和趙剛坐在院中的藤椅上,看著石頭和曙光在燈下研究一份複雜的電子對抗演習方案。
兩個年輕人時而爭論,時而埋頭計算,神情專注而充滿朝氣。
“老趙啊,”
李雲龍呷了一口濃茶,望著兩個年輕的身影,眼神深邃,
“看看他們,比咱們當年強多了。有文化,懂技術,眼界也寬。”
趙剛點點頭,微笑道:
“是啊,時代不一樣了。咱們那會兒,是‘泥腿子’,憑著一腔血勇。
他們現在,是‘科技武裝到牙齒’的新一代軍人。
這是進步。”
“進步是進步,”
李雲龍放下茶杯,語氣帶著一絲凝重,“可我總擔心…這太平日子過久了,這高科技用順手了,會不會把那股子‘氣’給磨沒了?”
趙剛深以為然:
“你說得對。
技術可以傳授,知識可以學習,但這股精神氣概,這份信仰和擔當,需要傳承,需要熏陶。
這也是為什麼,你要堅持讓石頭從最苦最累的偵察連乾起,讓曙光去技術部隊也要下基層鍛煉。”
李雲龍的目光重新投向燈下的兩個年輕人,眼中充滿了複雜的希冀:
“我老了,總有走不動、打不動的那一天。
未來是他們的。
我希望他們,比我們更強!飛的更高!看的更遠!
用更先進的武器,打更漂亮的仗,讓咱們的戰士少流血!”
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如同誓言:
“但我更希望他們記住:無論武器怎麼變,戰爭形態怎麼變,軍人的初心使命,永遠不會變!
麵對強敵敢於亮劍、血戰到底的鐵血軍魂,永遠不能丟!
這杆旗,得一代代傳下去!傳穩了!傳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