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縣城軍事紀念館坐落於新城區的中心地帶,與周邊的繁華商業街僅一街之隔,卻自成一格,莊嚴肅穆。
建築風格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元素,灰白色的外牆顯得厚重而質樸。
巨大的玻璃幕牆又透出明亮與開放,象征著曆史照進現實,啟迪未來。
李雲龍一行人的車隊在館前廣場緩緩停下。
早已接到通知的館領導和中層乾部、講解員們已列隊等候,神情既激動又緊張。
對他們而言,能接待這位紀念館所記載的核心英雄、活著的傳奇,是無上的光榮。
李雲龍下車,整理了一下風紀扣。
目光掃過紀念館宏偉的門楣和門前矗立的主題雕塑,點了點頭,沒多說什麼,隻是大手一揮:
“進去吧。”
在館領導和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他們步入了紀念館宏偉的大廳。
光線驟然暗了下來,溫度似乎也低了幾度,一種曆史的沉重感撲麵而來。
大廳正麵是一幅巨大的銅質浮雕牆,刻畫著八路軍戰士、民兵和老百姓同仇敵愾、奮勇抗敵的宏大場麵,背景是巍峨的太行山和燃燒的烽火。
正式的參觀開始。
年輕的專職講解員小姑娘聲音清脆,準備充分,開始按時間線和專題進行講解。
她從日軍侵華、華北危急講起,說到八路軍東渡黃河,創建晉冀魯豫根據地。
起初,李雲龍還隻是默默地聽,偶爾點點頭。
但當展覽進入“晉西北烽火”和“平安戰役”核心展區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展櫃裡,一件件飽經滄桑的實物,如同一個個時空坐標,瞬間將李雲龍拉回了那段血火歲月。
他看到了一挺保養得很好、卻依舊能看出使用痕跡的“歪把子”輕機槍。
“這玩意兒!”
李雲龍忽然停下腳步,指著那挺機槍,聲音洪亮地打斷了講解員,
“我繳獲過!火力不錯,就是容易卡殼!不如咱們的捷克式好用!”
講解員和周圍的人都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紛紛露出會心的微笑。
館領導趕緊示意講解員退後,讓老將軍講。
接著是一麵彈孔累累、顏色褪儘、卻依舊被精心縫合展平的紅旗,旁邊的標簽寫著“獨立團突擊隊戰旗”。
李雲龍的眼圈瞬間就紅了,他湊近玻璃,死死盯著那麵旗,他的手微微顫抖,仿佛想穿透玻璃去觸摸它。
然後,他們走到了一個獨立的、光線尤為柔和的展櫃前。
裡麵靜靜地躺著一件物品——一門比例縮小的、但做工極其精致的“意大利炮”模型,旁邊配著當年的曆史照片和文字說明:
“在平安縣城戰役中,李雲龍部使用此型火炮轟塌城牆,為總攻打開突破口。”
所有人都沉默了,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李雲龍。
李雲龍站在那裡,如同一尊雕塑,一動不動。
他的目光越過那精致的模型,仿佛看到了那門怒吼的真炮,看到了城牆坍塌的瞬間。
他沉默了足足有一分鐘,整個展廳靜得可怕。
然後,他緩緩開口,聲音沙啞得厲害,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
“模型做得好…但當年那門真炮,更舊,更破,膛線都快磨平了。”
參觀的後半段,李雲龍幾乎成了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