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到繳獲的日軍軍官指揮刀,會點評其主人大概是什麼級彆;
看到土法製作的地雷和炸藥包,會說起民兵的智慧;
看到展板上烈士的照片和簡介,他會長時間駐足,然後說出一些連紀念館都沒有記錄的、關於這個戰士的趣事或細節。
他的講解,沒有稿子,不加修飾,卻無比生動、無比真實。
那些冰冷的曆史實物和圖片,在他的講述中,瞬間變得鮮活起來。
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們聽得如癡如醉,趕緊拿出本子記錄,這些可是無比珍貴的一手史料!
不知不覺,他們周圍聚集了不少正在參觀的遊客和學生。
人們安靜地圍攏過來,聽著這位白發老將軍用最質樸卻最震撼的語言講述曆史,眼神裡充滿了敬仰和好奇。
當走到展覽的結尾部分——“和平與展望”展廳時,畫麵變得明亮,展示著現代化軍隊的風采和當地建設的成就。
李雲龍背著手,看著那些新型裝備的圖片和模型,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有欣慰,有自豪,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眼饞”。
“好啊…真好…”
他喃喃道,“咱們國家,咱們軍隊,到底是鳥槍換炮了…老子要是再年輕五十歲,非得上去摸摸這些新家夥不可!”
他的話引來一陣善意的、充滿敬意的笑聲。
參觀結束,在紀念館的貴賓接待室稍事休息時,館長鼓起勇氣,拿出厚厚的留言簿,請老首長題詞留念。
李雲龍拿起毛筆,他沒有寫那些冠冕堂皇的套話,沉思片刻,揮毫寫下了十個大字:
“勿忘血與火,礪劍衛和平。”
落款:老兵李雲龍。
筆力遒勁,字如其人,帶著一股沙場悍將的殺伐之氣和深沉囑托。
放下筆,他看向窗外廣場上嬉戲的孩子們,又看了看身旁那些年輕的紀念館工作人員和講解員,忽然對館長說:
“這些故事,光放在館裡不行,還得講出去,講給娃娃們聽。
讓他們知道,今天的好日子,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拿命換來的!”
館長立刻點頭:
“首長說得對!我們一直在開展‘紅色故事進校園’活動,隻是…”
李雲龍打斷他,語氣斬釘截鐵:
“光是你們講,不夠。
得讓經曆過的人講。
我看,你們館裡可以搞個‘榮譽講解員’的名堂,把我們這些還能動彈的老家夥,都發動起來!
給孩子們講講真正的打仗是什麼樣!
講講什麼叫不怕死!
什麼叫亮劍精神!”
這個提議讓所有人為之一振。館長激動地說:
“太好了!首長,如果您身體允許,我們真想第一個邀請您…”
李雲龍一擺手,爽朗地笑了起來,笑容中帶著一絲疲憊,更充滿了使命感:
“老子這把老骨頭,還能發揮點餘熱!沒問題!
就這麼定了!老子就來給娃娃們上一課!
彆的不敢說,打仗的事,沒人比老子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