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的長河奔騰不息,衝淡了戰火的硝煙,撫平了土地的傷痕,卻也將一支軍隊錘煉得愈發強大。
昔日晉西北的簡陋兵工廠、萬國牌武器、騾馬化行軍,早已被時代洪流席卷而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支向著世界一流目標闊步前進的現代化武裝力量。
這是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華北某大型綜合訓練基地,一場代號為“雷霆20XX”的諸軍兵種聯合實戰化演習,正在進行最後的準備。
這場演習,恰是觀察這支軍隊今日麵貌的最佳窗口。
演習導演部內,巨大的電子沙盤取代了往日的地圖和沙盤。
衛星影像實時偵察畫麵、各部隊動態位置信息、電磁頻譜態勢……海量數據如同奔流的江河,在高速網絡上交彙、處理,最終化作屏幕上清晰直觀的可視化信息。
指揮員們運籌帷幄,指令通過安全高效的指揮係統,瞬間直達單兵、單車、單艦、單機。
昔年,李雲龍為了一部電話機能和旅長扯半天皮,為了一份情報需要偵察兵冒死抓“舌頭”。
而今天,戰場對他而言,幾乎是單向透明的。
從“打得贏”到“打得巧”,信息主導、體係支撐已成為製勝的關鍵。
廣闊的演習場上,引擎轟鳴,大地震顫。
主戰坦克組成的突擊集群,如同移動的鋼鐵堡壘,披掛著新型複合裝甲,125毫米滑膛炮傲指蒼穹,在高速衝擊中依然能精準命中數公裡外的目標。
它們不再是孤膽英雄,而是融入作戰體係的一個節點,通過數據鏈實時共享戰場信息。
04A式步兵戰車、08式輪式步戰車等新型裝甲車輛,搭載著全副數字化裝備的步兵,緊隨其後,步坦協同如行雲流水。
當年令李雲龍羨慕不已的“騎兵連”,早已脫胎換骨。
空中,武裝直升機群以樹梢高度悄然突防,忽而躍升,對“敵”縱深目標發起致命一擊;
運輸直升機群則吊掛著輕型火炮、全地形車,將突擊分隊投送至意想不到的地點。
真正的“空中騎兵”,實現了速度、火力與機動性的完美結合。
炮兵,這支曾被李雲龍發揮到極致的“戰爭之神”,已然涅槃重生。
PHL191型遠程火箭炮係統昂起巨大的發射箱,一聲令下,雷霆萬鈞,密集的火箭彈拖著尾焰劃破長空,對上百公裡外的“敵”機場、指揮中心、後勤樞紐進行飽和式覆蓋打擊,其精度和威力令人膽寒。
PCL181型車載加榴炮部隊則上演著“快打快撤”的現代炮戰精髓,通過無人機校射,炮彈如同長了眼睛,精準摧毀一個個目標,發射完畢後迅速轉移陣地,讓“敵”反擊火力無處尋覓。
王承柱若能看到今天他的炮兵後輩們如此“闊氣”和“精準”,恐怕會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如今是整個炮兵體係的雷霆之怒!
湛藍的天空中,戰鷹翱翔。
戰鬥機如同幽靈般掠過,憑借其卓越的隱身性能和超視距攻擊能力,在“敵”發現之前,就已悄然奪取了製空權。
殲16、殲10C等新型戰機組成攻擊編隊,攜帶各種精確製導彈藥,對地、對海目標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
大型無人機如同不知疲倦的鷹隼,長時間盤旋在高空,提供不間斷的偵察、監視和中繼通信,甚至能直接發動攻擊。
當年用步槍、機槍“獵鳥”的戰士們,絕不會想到,有朝一日,戰鷹能如此傲視蒼穹。
雖然演習場在內陸,但海軍的力量通過遠程參與和模擬係統得以展現。
鏡頭切換到遙遠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