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深處,蒼雲嶺沐浴在破曉的晨光中。
山巔之上,那座刻著“一名老兵,與戰友們同在”的墓碑,以及旁邊巍峨的烈士紀念碑,靜靜矗立,仿佛與山脈融為一體,曆經風霜雨雪,亙古不變。
山風拂過鬆林,發出陣陣濤聲,似在低聲訴說著久遠的故事。
一支迷彩車隊沿著盤山公路悄然駛來,停在山腰平台。
一隊全副武裝、披著最新式荒漠數碼迷彩、臉上塗著油彩的年輕士兵,動作敏捷地跳下車。
他們是“老虎團”偵察營的尖刀班,正在進行一場高強度野外拉練。
帶隊的中尉軍官,名叫李銳。
“全體都有!目標,蒼雲嶺主峰紀念碑!急行軍!”
李銳的聲音乾脆利落,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戰士們如同出鞘的利刃,沿著陡峭的山路向上衝刺,腳步聲鏗鏘有力,喘息聲在寂靜的山穀中格外清晰。
對他們而言,這是一次體能和意誌的極限考驗,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終於抵達峰頂平台,戰士們迅速以警戒隊形散開,目光銳利地掃視四周。
李銳則緩步走到紀念碑和那座樸素的墓碑前,立正,整理了一下著裝。
他身後的戰士們也自動肅立,目光彙聚於此。
陽光恰好越過東方的山脊,將金光灑滿平台,也照亮了墓碑上那幾行深深的刻字。
他沒有說話,隻是緩緩抬起右臂,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他身後的十幾名戰士,動作整齊劃一,如同一片移動的森林,無聲地向這位傳奇的先輩、向所有長眠於此的英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沒有言語。
但在這寂靜的軍禮中,卻仿佛有驚雷滾過。
李銳的思緒,穿越了時空。
他仿佛看到了當年在這裡,如何麵對著數倍於己、裝備精良的日軍阪田聯隊,如何瞪著一雙血紅的眼睛,吼出“正麵突圍!”;
如何精準地指揮著僅有兩發炮彈的迫擊炮,一舉扭轉戰局…那需要何等的勇氣、魄力與擔當!
他仿佛看到了平安縣城下,那位悲痛欲絕又無比堅定的指揮員,如何下達了那聲石破天驚的“開炮!”命令;
看到了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上,誌願軍戰士們穿著單薄的棉衣,頂著漫天傾瀉的炮彈和航空炸彈,毅然發起決死衝鋒…
那些黑白的曆史畫麵,與眼前色彩鮮明的現代化景象——山下飛馳的高鐵、遠處城市的輪廓、身邊戰友們手中先進的武器裝備——在他腦海中交織、重疊。
變的,是歲月,是裝備,是國家的麵貌。
不變的,是什麼?
是那股氣!那股精神!
那股“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血性膽氣!
無論麵對的是日軍的刺刀、美軍的飛機大炮,還是未來戰場上任何未知的強敵,中國軍人脊梁裡的這股氣,從未消散,反而在代代傳承中愈發醇厚。
那種“忠於使命、不負人民”的赤誠忠心!
從紅軍時期“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到如今“能打仗、打勝仗”的核心要求,人民軍隊的性質從未改變,對祖國、對人民的絕對忠誠,是融入每一位軍人血脈的靈魂。
那種“勇於創新、克敵製勝”的智慧擔當!
到如今體係作戰、科技強軍的複雜協同,從未停止學習和進步,始終在探索以己之長、克敵之勝的道路。
軍禮完畢。
李銳放下手臂,目光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