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很清楚,曆史上,朱儁終究是頂住了壓力,選擇了留下。
而這破敗的長社城,終究也是守住了,並且,隨著皇甫嵩率軍趕到,一把大火也是焚儘了波才連營十數裡,從而成就了皇甫嵩大漢戰神之名。
隻是,陳默也更清楚,在這固守的過程中,長社城的城牆之上,將要埋葬了多少漢軍將士的屍骨?
那些搖搖欲墜的豁口裡,每一寸都浸透著漢軍將士的鮮血。
而最終,這滔天的功勞,隻會歸於那位“天降神兵”的皇甫嵩!
朱儁,還有這些在長社城內浴血的將士們,隻能淪為勝利碑文上模糊的背景!
這顯然並不是陳默所願意看到的結果。
而突圍呢?
在陳默看來,卻是更是荒謬!
放棄這唯一的據點,在城外數十萬黃巾洪流中尋求生路?
那絕對是自取滅亡!
就算朱儁等少數的將領們能僥幸逃脫,也必將背負失城辱國的重罪,前程儘毀!
更何況,這數萬將士、滿城百姓怎麼辦?
可以說,突圍派口中的“一線生機”,不過是絕望中的海市蜃樓而已!
於是,站在陳默的角度來看,這兩種選擇,都是絕路!
固守是緩慢失血等死,突圍是立刻自戕!
明白了這點之後,巨大的無力感也是瞬間包裹住了陳默。
也就在此時,忽然的一個念頭,如同黑暗深淵中驟然劃過的閃電,猛地劈開了陳默混亂的思緒!
火!
那把曆史上由皇甫嵩點燃、焚儘波才連營數十裡、奠定長社大捷的衝天大火!
波才連營數十裡……草木相連……
連日少雨,風乾物燥!
營寨外圍那些砍伐下來,準備製作攻城器械的堆積如山的木材……
還有黃巾裹挾的流民,他們雜亂無章的營盤……
似乎,皇甫嵩所想要的一切條件此時也正穩穩地擺在陳默的麵前。
唯一欠缺的,也就是些許的兵力而已。
但最終的決戰之中,兵力也並非最重要因素。更彆說,如今城內尚有兵馬一萬有餘,突襲之下,未必沒有勝算。
一點火星,隻需要一點火星,借助這乾燥的天氣和猛烈的東南風……
那便將是一片燎原之勢——皇甫嵩做得,他陳默為何不能用這火攻上一攻呢!
想及此處,一股灼熱的衝動瞬間衝上陳默的腦海!
這個念頭是如此清晰,如此具有顛覆性,它像一把鑰匙,驟然打開了眼前看似無解的死局!
固守?不必死守到皇甫嵩來!
突圍?更不必!
破敵之機,就在眼前!就在這乾燥的春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