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青山大隊的清晨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霧氣中,遠處的山巒若隱若現。顧十七站在村口的歪脖子老槐樹下,呼出的白氣在冷空氣中凝結成霜。他搓了搓凍得發紅的雙手,目光落在遠處蜿蜒的山路上。
"顧技術員,您彆等了。馬專員說了九點到,這才七點半呢。"大隊會計老王裹著破舊的棉襖走過來,遞過一個烤紅薯,"趁熱吃吧。"
顧十七接過紅薯,熱氣透過掌心傳來。"王叔,我不是在等馬專員。"他咬了一口甜糯的紅薯,"我是在想,如果今天他們把試點叫停了,鄉親們明年怎麼辦?"
老王歎了口氣,臉上的皺紋更深了:"您已經儘力了。包產到戶這一年,家家戶戶糧倉滿了,娃們臉上有肉了,這是多少年沒有過的好光景啊。"
是啊,顧十七心想。自從去年秋天青山大隊全麵推行包產到戶,糧食產量翻了三倍,不僅完成了公糧任務,家家戶戶都有了餘糧。可就在三天前,地區行署突然下發通知,宣布青山大隊的"分田單乾"是"資本主義傾向",要立即糾正。
"來了!"老王突然指著山路方向。
兩輛吉普車卷著塵土駛來,停在村口。第一輛車上下來的是地區行署馬專員,一個五十多歲、身材微胖的男人,梳著一絲不苟的乾部頭,臉上的表情像凍住的湖麵。第二輛車上則是幾個年輕乾部,手裡拿著筆記本和相機。
"顧十七同誌是吧?"馬專員走過來,眼神冷淡,"帶我們去看看你們搞的"包產到戶"。"
顧十七領著調查組穿過村莊。與一年前相比,青山大隊煥然一新:新修的土坯房,晾曬場上金黃的玉米,孩子們紅潤的臉蛋...這些都是包產到戶帶來的變化。
"馬專員,您看,這就是我們分給農戶的責任田。"顧十七指著一片麥田,"每戶按照勞動力分配土地,超產部分歸自己所有。"
馬專員蹲下身,抓起一把土捏了捏:"產量多少?"
"畝產六百二十斤小麥,比公社時期增長百分之三百。"
"哼,數字倒是漂亮。"馬專員冷笑一聲,"可你知道這是什麼性質的問題嗎?這是瓦解集體經濟,走資本主義道路!"
顧十七早有準備:"馬專員,我認為判斷一種生產關係的標準,應該看它是否促進了生產力發展,是否改善了人民生活。青山大隊去年沒有一個孩子餓死,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放肆!"馬專員突然提高聲音,"你一個毛頭小子,懂什麼政治?中央三令五申要堅持集體經濟,你這是公然對抗中央精神!"
調查組的年輕乾部們迅速記錄著,相機快門聲不斷。
"從現在起,青山大隊的包產到戶試點立即停止,所有土地收歸集體。"馬專員宣布道,"顧十七同誌停職審查,等候處理。"
村民們聞訊趕來,人群中發出陣陣騷動。
"不能停啊!這是我們活命的法子!"
"馬專員,求求您了,我家五個孩子就指著這點餘糧過冬呢!"
"顧技術員是好人啊,不能處分他!"
馬專員臉色鐵青:"都給我閉嘴!這是政治原則問題,沒得商量!"
就在氣氛劍拔弩張之際,村口突然傳來汽車喇叭聲。一輛黑色伏爾加轎車緩緩駛來,後麵跟著兩輛吉普車。
"那是...省裡的車?"馬專員眯起眼睛。
車門打開,先下來幾個穿中山裝的乾部,然後是一位身材不高但氣場強大的老者——國家計委主任鄧老!顧十七心跳加速,這位在原來世界推動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這個平行世界同樣身居要職。
"鄧老!"馬專員慌忙迎上去,"您怎麼來了?"
鄧老擺擺手,目光直接越過馬專員,落在顧十七身上:"你就是那個搞包產到戶的小夥子?"
顧十七緊張得手心冒汗:"報告首長,我是紅旗公社技術員顧十七。"
"走,帶我去看看你的"責任田"。"鄧老興致勃勃地說。
一行人重新回到田間。鄧老蹲在地頭,仔細查看麥苗長勢,不時詢問細節。顧十七一一作答,從土壤改良講到密植技術,再到分配方案。
"有意思,很有意思。"鄧老站起身,拍了拍膝蓋上的土,"馬專員啊,你說這是資本主義傾向?"
馬專員額頭冒汗:"鄧老,這...這不符合中央關於堅持集體經濟的指示..."
"我看過你們地區的糧食產量報表,年年下滑嘛。"鄧老打斷他,"青山大隊今年交的公糧是去年的三倍,這怎麼解釋?"
"這..."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鄧老環視眾人,"我看這個小夥子的辦法可以試一試嘛。"
現場一片寂靜。馬專員的臉色由紅轉白,又由白轉青。
"鄧老,這...這恐怕需要省委研究..."
"我已經和林副省長通過氣了。"鄧老輕描淡寫地說,"他認為可以擴大試點範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顧十七敏銳地注意到,當鄧老提到"林副省長"時,站在鄧老身後的鄭廳長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
當天下午,鄧老在青山大隊召開現場會,宣布包產到戶試點不僅繼續,還要擴大到周邊五個公社。馬專員灰溜溜地提前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