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小會議室裡,林副省長正在看文件。他比顧十七想象中年輕,五十歲出頭,梳著一絲不苟的背頭,中山裝的風紀扣嚴嚴實實係到最上麵。
"小顧同誌啊,"林副省長放下文件,笑容和藹,"你的報告寫得很好嘛!有闖勁,有想法!"
顧十七剛要謙虛,林副省長突然話鋒一轉:"不過有個小問題——這些增產措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嗎?"
會議室瞬間安靜。
"是結合了老農經驗和農技推廣..."
"哦?"林副省長從抽屜裡拿出一本筆記本,"那這個呢?"
顧十七的血液瞬間凝固——那是他記錄未來農業技術的筆記本!扉頁還寫著"絕密"兩個大字!
"這是我的一些學習筆記..."
"學習?"林副省長輕輕翻開一頁,""1982年安徽小崗村包產到戶經驗"?現在才1980年,顧同誌就能預測兩年後的事?"
冷汗順著顧十七的脊背流下。他餘光看到鄭敏的手正悄悄伸向公文包——那裡裝著雜交水稻的資料。
"林副省長,"鄭敏突然開口,"其實這本筆記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是我給鄭敏的情書。"顧十七突然說。
所有人都愣住了。
"1982年是我們約定結婚的年份,"顧十七臉不紅心不跳地撒謊,""包產到戶"是我們的暗號,意思是...呃..."
"意思是成家後誰管賬。"鄭敏迅速接話,臉恰到好處地紅了,"我爸說結婚前要...要明確責任。"
林副省長的表情精彩極了。他顯然沒料到這個發展方向,金絲眼鏡後的眼睛眯了又眯。
"年輕人真有意思。"最後他乾笑兩聲,把筆記本推了回來,"不過工作筆記和情書還是分開為好,對吧?"
回程的公交車上,鄭敏終於憋不住笑出聲:""包產到戶"是誰管賬?你怎麼想出來的?"
顧十七卻笑不出來:"筆記本怎麼會落到他手裡?"
"你宿舍被搜過了。"鄭敏笑容消失,"幸好最重要的幾頁你隨身帶著。"
車窗外,烏雲壓城。顧十七想起林副省長最後說的話:"省裡正在籌備"農村工作座談會",希望小顧同誌也能參加。"
這不是邀請,是戰書。
"要告訴我爸嗎?"鄭敏問。
顧十七搖頭:"鄭廳長知道隻會更危險。"他握緊筆記本,"我們得主動出擊。"
三天後,省報突然刊登了農科院的重大科研成果——雜交水稻取得突破性進展,配圖是鄭敏和顧十七在試驗田的合影。
報道特意提到:"這項研究源於基層農技員的創新思路..."
當天下午,馬專員怒氣衝衝地闖進鄭廳長辦公室:"老鄭!你女婿這是什麼意思?繞過正常程序直接舉報?"
鄭廳長正在看文件,頭也不抬:"年輕人談戀愛的事,我管不著。"
與此同時,顧十七正在郵局往北京寄掛號信。信封上寫著:"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鄧老親啟"。
信裡隻有一張照片——試驗田裡金燦燦的稻穗,背麵寫著一行小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喜歡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請大家收藏:()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