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這下我們終於可以過上安穩日子了。”
百姓們紛紛圍攏過來,眼中充滿了感激和敬佩。蕭琰收起長劍,微笑著向眾人拱手致意:“各位鄉親,不必客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乃是我等俠義之士應儘之責。”
就在這時,揚州城的官府人員也趕到了現場。為首的一位捕頭看到地上的屍體,臉色微微一變,他走上前,向蕭琰拱手問道:“請問閣下是何人?為何在此殺人?”
蕭琰不卑不亢地答道:“在下蕭琰,乃一介江湖俠客。這趙家三兄弟在揚州城為非作歹,欺壓百姓,我今日不過是為民除害罷了。”周圍的百姓們紛紛點頭,七嘴八舌地為蕭琰作證。
捕頭聽了,臉色緩和了許多,他再次向蕭琰拱手道:“原來如此,蕭大俠義舉,我等欽佩不已。隻是這命案還需回官府做個筆錄,還望蕭大俠配合。”
蕭琰微微一笑:“理應如此。”說罷,便隨著捕頭等人向官府走去。而他的英勇事跡,也在揚州城迅速傳開,成為了百姓們口中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
蕭琰隨著捕頭來到了揚州城的官府大堂。大堂之上,知府大人正襟危坐,麵色威嚴。他打量了蕭琰一番,開口問道:“你便是那為民除害的蕭琰?”
蕭琰拱手行禮,恭敬地答道:“正是在下。”知府微微點頭,臉上露出一絲讚賞之色:“聽聞你孤身一人,便將那作惡多端的趙家三兄弟製服,實乃英雄豪傑也。隻是這殺人之事,雖說是為民除害,但畢竟觸犯了律法,你可有何話說?”
蕭琰不慌不忙地說道:“大人明鑒,那趙家三兄弟在揚州城無惡不作,強占民田,欺淩百姓,百姓們苦不堪言。在下身為江湖中人,雖不懂朝廷律法的諸多細節,但也知善惡是非。若任由這等惡霸橫行,揚州城百姓的日子將暗無天日。在下此舉,實是無奈之舉,還望大人從輕發落。”
知府聽了蕭琰的話,沉思片刻,又轉頭看向一旁的捕頭,問道:“此事你可調查清楚了?這趙家三兄弟平日裡是否真如這蕭琰所言?”捕頭連忙上前一步,恭敬地答道:“大人,經過小人的調查,這趙家三兄弟平日裡確實惡行累累,百姓們對他們是敢怒不敢言。此次蕭大俠出手,也算是為揚州城除去了一大禍害。”
知府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如此甚好。蕭琰,念你是為民除害,且並無惡意,本府便對你從輕發落。今日你隻需在這官府之中做個詳細筆錄,便可以離開了。日後若再有行俠仗義之舉,還望你能多與官府溝通,切莫再私自行動,以免惹出不必要的麻煩。”
蕭琰連忙再次行禮,感激地說道:“多謝大人明察秋毫,從輕發落。在下日後定當謹遵大人教誨。”
蕭琰在官府做完筆錄後,便離開了揚州城的官府。此時,他為民除害的事跡已經在揚州城傳得沸沸揚揚。街頭巷尾,人們都在談論著這位年輕的俠客,稱讚他的英勇和俠義。
一些江湖人士聽聞了蕭琰的事跡,也紛紛對他表示欽佩和讚賞。有幾位年輕的俠客,特意來到蕭琰下榻的客棧,想要結識他。蕭琰為人豪爽,熱情地接待了他們。眾人圍坐在一起,談論著江湖中的種種趣事和俠義之事,相談甚歡。
“蕭兄,你這二十四式拂風劍法實在是精妙絕倫,今日聽聞你用此劍法擊敗了趙家三兄弟,小弟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不知蕭兄能否將這劍法的精妙之處,與我等分享一二?”一位名叫李逸的年輕俠客,滿臉期待地問道。
蕭琰微微一笑,說道:“這拂風劍法,乃是家師所傳。其精髓在於以柔克剛,以意馭劍。每一式劍法,都蘊含著對自然之風的感悟。劍勢如微風拂麵,看似輕柔,實則暗藏殺機;又如狂風暴雨,淩厲無比。想要練好這劍法,不僅需要紮實的內力基礎,更需要對劍法的深刻領悟和不斷的練習。”
眾人聽了蕭琰的話,都若有所思,紛紛點頭表示讚同。李逸又說道:“蕭兄,你此番在揚州城名聲大噪,日後定當在江湖中闖出一番大事業。不知蕭兄接下來有何打算?”
蕭琰抬頭望向遠方,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堅定:“我打算繼續在江湖中闖蕩,行俠仗義,為百姓們排憂解難。同時,也希望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武功,讓這拂風劍法更加爐火純青。”眾人聽了,都紛紛為蕭琰鼓掌,對他的誌向表示欽佩。
蕭琰在揚州城的名聲越來越大,這也引來了一些人的嫉妒和不滿。一日,蕭琰正在客棧中休息,突然聽到樓下傳來一陣喧鬨聲。他起身下樓查看,隻見一位身著黑衣的男子,手持一把長劍,正站在客棧大堂中央,大聲叫嚷著:“蕭琰,你給我滾出來!聽聞你在揚州城仗著幾分劍法,便耀武揚威。今日我倒要看看,你這所謂的二十四式拂風劍法,到底有何厲害之處!”
蕭琰皺了皺眉頭,走上前去,平靜地說道:“閣下是何人?為何在此尋釁滋事?”黑衣男子冷哼一聲:“哼,我乃江湖人稱‘黑風劍’的王猛。今日特來向你挑戰,若你能在我手中走上十招,我便服你!”
蕭琰心中暗自好笑,這王猛不過是想借著挑戰自己,來提高自己的名聲罷了。但他也不願輕易得罪人,於是說道:“王兄,我與你並無恩怨,何必如此大動乾戈。不如我們找個地方,坐下來好好聊聊。”
王猛卻不領情,他大聲喝道:“少廢話,今日不是你敗,便是我亡!”說罷,手中長劍一揮,便朝蕭琰刺去。蕭琰無奈,隻得抽出長劍,施展出拂風劍法中的“清風拂柳”,輕鬆地擋住了王猛的攻擊。
王猛見蕭琰如此輕易地化解了自己的招式,心中大怒,他劍法一變,施展出一套淩厲的劍法,劍招如狂風暴雨般,向蕭琰攻去。蕭琰卻神色平靜,手中長劍隨意揮灑,將王猛的攻擊一一化解。他的劍法看似輕鬆隨意,卻又恰到好處地擋住了每一次進攻,讓王猛無從下手。
王猛見久攻不下,心中愈發焦急,他的劍法也漸漸變得淩亂起來。蕭琰見狀,心中暗自搖頭。他本不想與王猛結仇,於是決定儘快結束這場戰鬥。
他施展出拂風劍法中的“風之幻影”,身形瞬間變得模糊起來,在王猛周圍快速移動。王猛隻覺眼前人影晃動,根本分不清哪個是蕭琰的真身。他心中慌亂,手中長劍胡亂揮舞。
突然,蕭琰的身影出現在王猛身後,他手中長劍輕輕一揮,劍尖點在了王猛的後背上。王猛隻覺一股強大的力量傳來,他整個人向前踉蹌了幾步,差點摔倒在地。
“王兄,承讓了。”蕭琰收起長劍,微笑著說道。王猛滿臉羞愧,他轉身看向蕭琰,拱手說道:“蕭大俠,果然名不虛傳。今日是我不自量力,冒犯了蕭大俠,還望蕭大俠恕罪。”
蕭琰連忙扶起王猛,說道:“王兄言重了。大家都是江湖中人,何必如此見外。今日之事,就此揭過。若王兄不嫌棄,我們不妨找個地方,喝上幾杯,交個朋友。”
王猛聽了蕭琰的話,心中十分感動。他連忙說道:“蕭大俠如此寬宏大量,王猛感激不儘。能與蕭大俠結交,實乃王猛之榮幸。”於是,兩人便找了一家酒館,坐下來開懷暢飲。在交談中,蕭琰得知王猛也是一位俠義之士,隻是性格有些急躁。兩人越聊越投機,漸漸地成為了好朋友。
蕭琰在揚州城的日子過得平靜而充實,他時常與江湖中的朋友們相聚,交流武學心得,也會偶爾出去行俠仗義,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百姓。
一日,蕭琰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件。信件是用黑色的信封封裝,信封上沒有署名,隻蓋著一個神秘的印章。蕭琰打開信件,隻見上麵寫著:“蕭琰閣下,久聞大名,如雷貫耳。特邀請閣下於本月十五,前往城外清風寨一敘。屆時,將有重大事情相商。望閣下務必前來,勿負所望。”
蕭琰看著這封信,心中充滿了疑惑。他不知道這封信是誰寄來的,也不知道這清風寨又是什麼地方。但他生性豪爽,又充滿了好奇心,決定赴這個神秘的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