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乘風聞言,心中更加欣賞蕭琰。他舉杯對眾人說:“蕭參軍不僅智謀過人,還如此謙遜,實在難得。有蕭參軍相助,我們‘忠義軍’必定能早日推翻腐敗朝廷,解救天下百姓!”
眾人紛紛響應,舉杯痛飲。蕭琰也舉起酒杯,望著帳外的明月,心中感慨萬千。他再次吟出一首詩,抒發心中的壯誌豪情:
“十裡坡前奪糧草,青州城內懲貪官。
忠義將士齊協力,敢教日月換新天。
青雲之誌終不改,定叫百姓展笑顏。”
詩句剛落,帳內便響起了陣陣掌聲。將領們被蕭琰的壯誌豪情所感染,紛紛表示願意跟隨他和李乘風,一同為實現青雲之誌而努力。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一場更大的危機正在悄然逼近。
王懷安被“忠義軍”俘虜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青州城。青州城的官員們驚慌失措,連忙派人向朝廷彙報。朝廷得知此事後,震怒不已。皇帝當即下旨,任命大將軍李成棟為統帥,率領二十萬大軍,前往狼牙山圍剿“忠義軍”。
李成棟是朝廷的一員猛將,武藝高強,戰功赫赫,而且為人陰險狡詐,手段殘忍。他接到聖旨後,立刻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向狼牙山進發。
消息傳到“忠義軍”的營地,將領們紛紛陷入了恐慌之中。二十萬大軍,對於隻有幾萬兵力的“忠義軍”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李乘風召集將領們在大帳內議事,商討應對之策。大帳內氣氛凝重,將領們麵色各異,有的主張奮力抵抗,有的主張暫時撤退,有的則不知所措。
趙虎站起身,大聲道:“將軍,我們‘忠義軍’將士個個英勇善戰,何必懼怕李成棟的二十萬大軍!不如我們與他們決一死戰,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厲害!”
不少將領紛紛附和,表示願意與朝廷大軍決一死戰。
蕭琰卻搖了搖頭,說道:“趙兄所言固然有道理,但我們不能僅憑一時的熱血衝動行事。李成棟的大軍兵力雄厚,裝備精良,而且李成棟本人也並非等閒之輩。我們若與他們正麵交鋒,無疑是以卵擊石,隻會讓兄弟們白白犧牲。”
李乘風點了點頭,問道:“蕭參軍,那依你之見,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蕭琰沉吟片刻,說道:“將軍,在下認為,我們可以采取‘避其鋒芒,誘敵深入’的策略。狼牙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們可以先將大軍撤回狼牙山深處,利用地形優勢,設下埋伏。同時,我們可以派人去聯絡周邊的義軍,請求他們出兵相助。待時機成熟,我們再與李成棟的大軍展開決戰,定能將他們擊敗。”
李乘風聞言,眼前一亮:“好計!蕭參軍的計策甚妙。隻是,周邊的義軍與我們素無往來,他們會願意出兵相助嗎?”
蕭琰笑道:“將軍放心,如今朝廷腐敗,百姓困苦,周邊的義軍與我們有著共同的敵人。隻要我們派人前去曉以利害,說明聯手對抗朝廷的好處,他們必定會願意出兵相助。”
李乘風點了點頭:“好!那聯絡義軍的事情就交給蕭參軍負責,我則帶領兄弟們在狼牙山設下埋伏,準備迎接李成棟的大軍。”
然而,事情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順利。蕭琰派出聯絡義軍的使者,大多都被義軍拒絕了。有的義軍擔心朝廷的報複,有的義軍則對“忠義軍”心存疑慮,不願意與他們合作。
就在蕭琰一籌莫展之際,一個意外的消息傳來:王懷安的兒子王富貴,為了救回父親,竟然暗中勾結了李成棟,向他透露了“忠義軍”的布防情況。
李成棟得知“忠義軍”的布防情況後,心中大喜。他當即改變了進攻策略,繞過了“忠義軍”設下的埋伏,直接向“忠義軍”的營地發起了進攻。
“忠義軍”的將士們毫無防備,被李成棟的大軍打得節節敗退。營地內一片混亂,士兵們傷亡慘重,糧草和武器也損失了不少。
李乘風見狀,心中焦急萬分。他親自率領士兵們奮力抵抗,卻依舊無法阻擋李成棟大軍的進攻。
趙虎手持長刀,斬殺了十幾個朝廷士兵,身上也多處受傷。他大聲對李乘風說:“將軍,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再這樣打下去,我們遲早會被李成棟的大軍消滅的!不如我們先撤退,再另尋機會!”
李乘風歎了口氣,知道趙虎說得有理。他無奈之下,隻得下令撤軍,帶領殘餘的士兵們向狼牙山深處逃去。
李成棟率領大軍緊追不舍,一路上對“忠義軍”的士兵們窮追猛打。“忠義軍”的處境越來越艱難,隨時都有被消滅的危險。
蕭琰得知營地被襲的消息後,心中大驚。他連忙帶領手下的士兵們趕回營地,卻隻看到一片狼藉的景象。營地內到處都是士兵們的屍體和燒毀的帳篷,空氣中彌漫著血腥味和硝煙味。
蕭琰心中悲痛不已,他知道,這次的失敗,不僅讓“忠義軍”損失慘重,還讓他的青雲之誌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就在這時,一個士兵匆匆跑來,對蕭琰說:“參軍,不好了!李將軍和趙將軍帶領殘餘的士兵們被李成棟的大軍圍困在狼牙山的‘一線天’峽穀中,情況十分危急!”
蕭琰聞言,心中一緊。“一線天”峽穀地勢狹窄,易守難攻,但也容易被敵人圍困。一旦被圍困在那裡,後果不堪設想。
蕭琰當機立斷,對士兵們說:“兄弟們,李將軍和趙將軍現在處境危急,我們必須立刻前去救援!哪怕隻剩下最後一個人,我們也要救出他們!”
士兵們紛紛響應,跟隨蕭琰一同向“一線天”峽穀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