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琰帶領士兵們趕到“一線天”峽穀時,隻見峽穀口被李成棟的大軍死死守住,李乘風和趙虎帶領的殘餘士兵們被困在峽穀內,處境十分艱難。
峽穀內,“忠義軍”的士兵們個個疲憊不堪,身上或多或少都帶著傷。李乘風手持長槍,奮力抵抗著朝廷士兵的進攻,臉上布滿了汗水和血絲。趙虎則守護在李乘風身邊,斬殺了一個又一個衝上來的朝廷士兵,身上的傷口不斷流出血來。
蕭琰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悲痛萬分。他知道,若不儘快想辦法突破敵人的包圍,李乘風和趙虎他們遲早會被李成棟的大軍消滅。
蕭琰仔細觀察了一下峽穀的地形,發現峽穀兩側的懸崖十分陡峭,但懸崖上長滿了藤蔓和樹木。他靈機一動,對身邊的士兵們說:“兄弟們,我們可以從峽穀兩側的懸崖爬上去,繞到敵人的後方,發動突然襲擊,打亂敵人的陣腳!”
士兵們紛紛點頭,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蕭琰挑選了二十名身手敏捷的士兵,讓他們攜帶繩索和短刀,跟隨自己一同爬上懸崖。
他們小心翼翼地爬上懸崖,懸崖上的岩石十分光滑,稍有不慎,便會墜入峽穀。蕭琰帶頭攀爬,心中隻有一個念頭:一定要儘快繞到敵人的後方,救出李將軍和趙虎他們。
經過半個多時辰的艱難攀爬,蕭琰終於帶領士兵們爬上了懸崖頂部。他們沿著懸崖頂部,悄悄向敵人的後方移動。
此時,李成棟正站在峽穀口,得意洋洋地看著被困在峽穀內的“忠義軍”士兵們。他以為,“忠義軍”已經是囊中之物,很快就會被他消滅。
就在這時,蕭琰帶領士兵們從敵人的後方突然發起了襲擊。他們手持短刀,衝向朝廷士兵,斬殺了一個又一個毫無防備的朝廷士兵。
朝廷士兵們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嚇得驚慌失措,紛紛四處逃竄。李成棟見狀,心中大驚。他沒想到,竟然會有人從懸崖上爬下來,繞到他的後方發動襲擊。
李乘風和趙虎在峽穀內看到這一幕,心中大喜。他們趁機帶領殘餘的士兵們發起反擊,向峽穀口衝去。
朝廷士兵們腹背受敵,軍心大亂,很快便失去了抵抗能力。李成棟見勢不妙,隻得下令撤軍,帶領殘餘的士兵們狼狽逃竄。
“忠義軍”的士兵們見狀,紛紛歡呼起來。他們終於突破了敵人的包圍,保住了性命。
蕭琰走上前,對李乘風和趙虎說:“將軍,趙兄,你們沒事吧?”
李乘風搖了搖頭,歎了口氣:“多謝蕭參軍及時趕到,否則我們今日恐怕就要葬身於此了。隻是,我們這次損失慘重,不僅士兵們傷亡過半,糧草和武器也損失殆儘,接下來的日子,我們該如何是好啊?”
蕭琰沉默片刻,說道:“將軍,雖然我們這次損失慘重,但我們並沒有被徹底消滅。隻要我們還有一口氣在,就不能放棄我們的青雲之誌。如今,李成棟的大軍雖然撤退了,但他們肯定還會回來的。我們必須儘快補充兵力和糧草,做好應對的準備。”
趙虎也點了點頭:“蕭兄說得對!我們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灰心喪氣。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克服困難,東山再起!”
李乘風看著蕭琰和趙虎堅定的眼神,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他點了點頭:“好!我們就按照蕭參軍的建議,儘快補充兵力和糧草,準備迎接李成棟的下一次進攻!”
當晚,“忠義軍”的殘餘士兵們在“一線天”峽穀內安營紮寨。蕭琰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酒壇,倒了三碗酒,遞給李乘風和趙虎。
“將軍,趙兄,今日我們雖然僥幸逃脫,但未來的路還很長。我敬你們一碗,願我們能早日實現青雲之誌,讓天下百姓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蕭琰舉起酒碗,高聲說道。
李乘風和趙虎也舉起酒碗,與蕭琰碰杯,將碗中的酒一飲而儘。
酒液入喉,帶著一絲辛辣,卻也點燃了他們心中的鬥誌。蕭琰望著峽穀外的星空,再次吟出一首詩:
“一線天中破重圍,忠義將士誌不摧。
哪怕前路多艱險,敢教日月換新輝。
青雲之誌永不忘,定讓百姓笑開眉。”
詩句回蕩在峽穀內,激勵著每一個“忠義軍”士兵的心。他們知道,雖然前路依舊充滿了艱難與挑戰,但隻要他們團結一心,奮勇拚搏,就一定能實現心中的理想與抱負,推翻腐敗的朝廷,建立一個清明的新政權。
次日清晨,李乘風、蕭琰和趙虎帶領殘餘的士兵們離開了“一線天”峽穀,前往狼牙山深處的一個隱蔽山穀。那裡曾是“忠義軍”的一個秘密據點,儲存著一些糧草和武器,或許能為他們提供一些幫助。
一路上,士兵們疲憊不堪,士氣低落。許多士兵因為連日的戰鬥和奔波,已經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些士兵產生了逃跑的念頭。
蕭琰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知道,若不儘快鼓舞士氣,“忠義軍”恐怕真的會就此解散。
這日,他們來到一個名為“清風嶺”的地方。清風嶺山勢平緩,風景秀麗,山穀中還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李乘風決定在這裡暫時休整,讓士兵們恢複體力。
蕭琰獨自一人來到小溪邊,看著清澈的溪水,心中思緒萬千。他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想起了望湖樓的酒肆,想起了那些曾經與他一同飲酒作詩的朋友。他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實現心中的青雲之誌,何時才能回到家鄉,與朋友們再次相聚。
就在這時,一個聲音從身後傳來:“這位兄台,為何獨自在此歎息?”
蕭琰轉身望去,隻見一位身著白衣的中年男子站在不遠處。男子麵容俊朗,氣質儒雅,手中拿著一把折扇,看起來像是一位讀書人。
蕭琰拱手道:“在下蕭琰,乃‘忠義軍’參軍。隻因我軍近日遭遇慘敗,士氣低落,心中煩悶,故而在此歎息。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白衣男子微微一笑:“在下蘇墨,乃一介布衣書生。久聞‘忠義軍’為解救百姓而戰,心生敬佩,今日能在此遇到蕭兄,實屬有緣。”
蕭琰聞言,心中一動。他沒想到,在這裡竟然能遇到一位知曉“忠義軍”的書生。他連忙說道:“蘇兄過獎了。我‘忠義軍’雖有心解救百姓,卻能力有限,近日更是遭遇慘敗,處境艱難。”
蘇墨歎了口氣:“蕭兄不必氣餒。如今朝廷腐敗,百姓困苦,‘忠義軍’的義舉早已深入人心。隻是,僅憑‘忠義軍’一己之力,想要推翻朝廷,確實困難重重。若能有更多的義士加入,或許情況會有所不同。”
蕭琰眼前一亮:“蘇兄所言極是。隻是,如今朝廷勢力龐大,許多義士都不敢輕易加入我們。不知蘇兄可有什麼辦法,能幫助我們招募更多的義士?”
蘇墨笑道:“蕭兄放心,在下在江湖上還有一些朋友,他們大多不滿朝廷的腐敗統治,隻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組織。若蕭兄不嫌棄,在下願意為‘忠義軍’奔走,招募更多的義士加入。”
蕭琰聞言,心中大喜。他連忙拱手道:“多謝蘇兄相助!若能招募到更多的義士,我‘忠義軍’定能早日實現青雲之誌,解救天下百姓!”
蘇墨點了點頭:“蕭兄不必客氣。解救百姓,乃是我輩讀書人的責任。隻是,招募義士需要一些時間,而且還需要一些錢財來籌備糧草和武器。不知‘忠義軍’目前的糧草和武器儲備如何?”
蕭琰歎了口氣:“實不相瞞,我軍近日遭遇慘敗,糧草和武器損失殆儘,目前隻能依靠之前儲存的一些糧草維持生計。”
蘇墨沉吟片刻,說道:“蕭兄放心,錢財的事情,在下自有辦法。在下家中尚有一些積蓄,願意全部捐給‘忠義軍’,作為招募義士和籌備糧草武器的費用。”
蕭琰聞言,心中感動不已。他沒想到,蘇墨竟然如此慷慨,願意將自己的積蓄全部捐給“忠義軍”。他連忙說道:“蘇兄,這可使不得!你的積蓄乃是你多年的心血,怎能讓你全部捐出?”
蘇墨笑道:“蕭兄不必擔心。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能為解救百姓出一份力,乃是在下的榮幸。”
蕭琰知道,蘇墨心意已決,再多說也無益。他隻得拱手道:“多謝蘇兄!我代表‘忠義軍’的全體將士,向你表示感謝。他日若能平定天下,我定當報答你的恩情!”
蘇墨擺了擺手:“蕭兄不必如此。隻要能讓天下百姓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在下就心滿意足了。”
隨後,蘇墨便告彆了蕭琰,前往江湖上招募義士。蕭琰則回到營地,將蘇墨的事情告訴了李乘風和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