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辰點點頭:“趙老師說電視台要來拍,我想讓他們拍拍這台‘多用機’,說不定能有人願意投資量產。”
“可王主任不讓……”
“沒事,先做出來再說。”葉辰低頭繼續擰螺絲,“機器是給人用的,不是給領導看的。”
交流會前一天,葉辰帶著改好的樣機再去李家莊。王大爺的兒子試著用它運了兩袋肥料,在坡地穩穩當當,回來時還捎了半箱剛摘的山杏,貨箱裡墊著的布都沒臟。
“小葉,你這機器要是量產了,俺們包荒山的心思就定了!”王大爺笑得滿臉褶子,非要塞給葉辰一籃子山杏。
葉辰推辭不過,提著籃子往回走,半路碰見個穿西裝的男人,正舉著相機拍他的樣機。
“你這機器挺實用啊。”男人笑著遞過來一張名片,“我是縣農機合作社的,想訂十台,多少錢一台?”
葉辰愣住了,手裡的山杏差點掉在地上。
“十台?”
“對,我們合作社有不少坡地,正缺這玩意兒。”男人拍了拍樣機,“你報個價,合適的話咱簽合同。”
葉辰的心跳得飛快,他從沒跟人簽過合同,更不知道該報價多少。他撓了撓頭,實話實說:“這還是樣機,沒量產呢。要不……您留個電話,我回廠裡問問?”
男人笑著答應了,臨走時說:“小夥子,你這機器接地氣,準能成。”
回到廠裡,葉辰把這事告訴王主任,對方還是不鬆口:“沒經過審批就接訂單?你想讓張科長又說你目無規矩?”
“可老鄉們等著用啊。”葉辰急了,“那合作社的人說,要是這機器能成,他們能多包兩百畝荒山,解決十幾個勞力的活兒!”
“那也不行!”王主任態度堅決,“廠裡有廠裡的規矩,你彆瞎攪和!”
葉辰站在原地,看著窗外漸漸暗下來的天,心裡像堵了塊石頭。他摸出王大爺塞給他的山杏,金燦燦的,還帶著溫度。他突然想起趙研究員說的“宣傳農機技術”,轉身往辦公室跑——他要再提一個請求。
辦公室的燈都亮著,張科長正在跟幾個人說話,看見葉辰進來,臉色沉了沉:“又闖什麼禍了?”
葉辰沒理他,徑直走到趙研究員身邊,他今天正好來廠裡看準備情況。“趙老師,我有個請求。”
“你說。”
“交流會能不能加個‘田間實操’環節?我想帶樣機去李家莊,讓老鄉們現場用,電視台也拍拍他們的反應。”葉辰的聲音有點抖,卻很堅定,“機器好不好,得讓用的人說了算。”
張科長嗤笑一聲:“葉辰,你彆得寸進尺!交流會是讓你去講技術的,不是讓你去鄉下作秀的!”
“這不是作秀。”葉辰看向在場的所有人,“我們造農機,不就是為了讓老鄉們省力、多收成嗎?他們的笑臉,比任何ppt都有說服力。”
趙研究員沉思片刻,突然拍了拍手:“我覺得這個主意好!就這麼定了,我來協調電視台和會場時間。”他看向葉辰,眼裡帶著讚許,“小葉,你這點子,比坐在台上念稿子強多了。”
張科長還想說什麼,被趙研究員攔住了:“老張,咱們搞農機的,得接地氣。葉辰這股子實在勁,值得學。”
葉辰鬆了口氣,心裡那塊石頭落了地。他掏出手機,給合作社的人回了個電話:“您好,機器能訂,交流會後我們就量產!”
掛了電話,他看著窗外,晚霞正紅得像火,把天邊的雲都燒透了。他仿佛能看見李家莊的坡地上,老鄉們用著他造的機器,運肥料、摘果子,笑聲漫過田埂,比任何掌聲都動聽。
小鄭跑進來,手裡拿著件疊好的新工裝:“師傅,王主任讓我給你的,說……說交流會穿新衣服精神。”
葉辰接過工裝,布料挺括,還帶著陽光的味道。他知道,王主任嘴上不饒人,心裡還是認了他的理。
“走,再去調試下機器。”葉辰拍了拍小鄭的肩膀,“咱得讓老鄉們用著順順當當,不能出半點岔子。”
車間裡的燈又亮了起來,焊花飛濺,像夜空中綻開的煙花。葉辰的影子被拉得很長,映在牆上,和機器的輪廓疊在一起,像一幅踏實又有勁兒的畫。他知道,這個請求不隻是為了一台機器,更是為了那些蹲在田埂上盼著好收成的人——他們的期待,才是所有技術革新最該抵達的地方。
喜歡四合院:從工傷開始的逆襲請大家收藏:()四合院:從工傷開始的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