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聾老太出主意_四合院:從工傷開始的逆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955章 聾老太出主意(1 / 1)

深秋的風卷著碎雪沫子,撲在四合院的窗欞上沙沙響。聾老太坐在炕頭,手裡攥著個銅暖爐,渾濁的眼睛望著窗外光禿禿的老槐樹,耳背的耳朵似乎也捕捉到了院裡的動靜——秦淮茹正站在當院,跟葉辰低聲說著什麼,聲音裡帶著急勁兒。

“進來吧,站在院裡喝西北風?”聾老太朝窗外喊,聲音沙啞卻有力。她耳背是真的,可誰在院裡、帶著啥心緒,卻總能憑那點模糊的影子和腳步聲猜個八九不離十。

葉辰掀簾進來,帶進一股寒氣,他搓了搓凍紅的手,往炕邊湊了湊:“大娘,您還沒睡?”秦淮茹跟在後麵,手裡端著碗剛熬好的小米粥,碗沿冒著白氣。

“睡啥,聽著院裡的腳步聲就知道有事。”聾老太挪了挪身子,讓他倆坐到炕沿,“是不是廠裡那事還沒了?”她雖聽不清細枝末節,卻從胡同口張大媽的比劃裡知道,葉辰他們廠的機器出了岔子,還鬨到了局裡。

葉辰沒瞞她,把張科長親戚動了手腳、李懷德差點背黑鍋的事簡略說了說,末了歎口氣:“現在機器是修好了,可鄉親們心裡有了疙瘩,李家莊那邊說啥也不肯再試機,連縣合作社的訂單都要黃了。”

秦淮茹把小米粥遞過去,輕聲道:“王主任急得滿嘴燎泡,開會說要請專家來做鑒定,可專家最快也得下周才能到,那時候秋收都快結束了。”

聾老太捧著熱粥,沒喝,眼睛直勾勾盯著炕桌上的針線笸籮。笸籮裡有個沒繡完的帕子,上麵繡著半隻喜鵲,針腳歪歪扭扭,是她前陣子眼神好時琢磨的。她突然拿起剪刀,“哢噠”一聲剪斷了線頭,嚇了兩人一跳。

“你們啊,淨想些遠的。”聾老太把剪刀往桌上一拍,銅暖爐在懷裡硌得她肋骨生疼,卻讓她的思路更清了,“專家的話是金,可莊稼人的話,比金子還實在。”

葉辰愣了愣:“大娘的意思是……”

“當年我家老頭子在公社當飼養員,”聾老太眯起眼,像是透過窗戶看到了幾十年前,“有回新買的鍘草機總卡殼,縣裡來的技術員調了三天沒好,最後是東頭的老黃牛倌說的——‘鍘刀跟牛牙似的,得順著草的紋路走’,墊了塊木片,就好使了。”

秦淮茹眼睛一亮:“您是說,找最懂種地的老鄉來幫忙?”

“不是幫忙,是請他們當‘考官’。”聾老太敲了敲炕桌,“你們把機器開到打穀場,讓十裡八鄉的老莊稼人都來看,誰想試就給誰試,讓他們說中聽不中聽。專家的鑒定是給官看的,老鄉的口碑才是給機器安的輪子,能讓它跑到地裡去。”

葉辰心裡“咯噔”一下,像被什麼東西撞開了道縫。他光想著找權威證明清白,卻忘了最該說服的是那些要把機器開到自家地裡的人。李家莊的王大爺種了一輩子地,看機器的眼神比技術員還準;西頭的張老漢年輕時在鐵鋪學過手藝,機器哪裡不對勁,聽聲兒就知道……這些人才是最靠譜的“鑒定師”。

“可……可他們肯來嗎?”秦淮茹有點猶豫,“出了那事,怕是有人心裡還犯嘀咕。”

“那就要看你們的誠意了。”聾老太指了指窗外的老槐樹,“當年我家老頭子請牛倌喝酒,就用院裡的槐花泡的酒,沒菜,就兩瓣蒜,人家照樣把訣竅掏出來了。”

葉辰猛地站起身,膝蓋撞到炕沿也沒覺疼:“我明白了!大娘,您這主意比專家還管用!”他拽著秦淮茹就往外走,“我這就去找王主任,明天一早就去各村請人!”

“等等。”聾老太喊住他,從炕席底下摸出個布包,層層打開,裡麵是幾張皺巴巴的毛票,還有個黃銅頂針,“讓秦淮茹多做些蔥花餅,熱乎的,揣在懷裡能暖手。去的時候彆空手,給帶點咱院的冬儲白菜,不值錢,是個心意。”

秦淮茹看著那幾塊錢,眼圈有點紅。聾老太一輩子省吃儉用,這些錢怕是她攢了半年的。她把布包推回去:“大娘,您留著,餅我來做,白菜院裡多的是。”

聾老太卻瞪起眼:“讓你拿著就拿著!當年我家老頭子說的,求人辦事,手裡得有點熱乎氣,涼手涼腳的,誰跟你掏心窩子?”

第二天一早,葉辰揣著聾老太給的頂針——說是能“鎮住邪門歪道”,帶著小鄭往各村趕。他們沒開卡車,騎了輛二八大杠,後座捆著兩捆白菜,車把上掛著秦淮茹淩晨烙的蔥花餅,還熱乎著呢。

到李家莊時,王大爺正蹲在門檻上抽煙,看見他們,把煙頭往地上一摁,沒起身。

“大爺,我們來請您去打穀場。”葉辰把白菜往院裡送,“機器修好了,想讓您給把把關。”

王大爺哼了一聲:“你們的機器金貴,俺們泥腿子碰不得。”

“是真碰不得,”葉辰把蔥花餅遞過去,熱氣騰了王大爺一臉,“得您這樣的老把式碰,不然它不認路。”他把聾老太的話說了一遍,又講了自己想請各村老鄉當“考官”的打算,末了掏出個新本子,“您要是去,就當首席考官,機器哪不好,您儘管往本子上寫,我們改到您滿意為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大爺捏著熱乎的餅,眼眶有點濕。他不是真怪葉辰,是怕這麼好的機器被糟踐了。現在看這小夥子捧著本子的樣子,倒像當年自己教兒子學種地,怕他把秧苗插深了似的。

“你這小子,跟你大娘一個路子。”王大爺站起身,往屋裡喊,“老婆子,找件厚棉襖,我跟小葉去打穀場!”

消息像長了翅膀,半天工夫就傳遍了周邊村子。西頭的張老漢扛著他那杆用了三十年的煙袋鍋來了,煙袋杆上刻著“光緒年製”,據說是祖傳的寶貝;南坡的劉寡婦也來了,她男人以前是農機手,她耳濡目染,比一般漢子還懂機器;連鄰縣的老木匠都拄著拐杖來了,說要看看“能讓莊稼人吵翻天的鐵家夥”。

打穀場裡擠滿了人,比趕集還熱鬨。葉辰把修好的玉米收割機擺在場中央,紅漆重新刷過,在太陽底下亮閃閃的。王大爺站在機器前,清了清嗓子:“今兒咱不看啥鑒定報告,就看這鐵疙瘩乾活地道不地道。誰想試,上!”

張老漢第一個上前,他沒看操作說明,摸著機器轉了兩圈,突然往履帶底下墊了塊石頭:“試試爬坡!”機器啟動,穩穩當當爬上斜坡,張老漢咂咂嘴:“嗯,履帶齒紋改得比上次深,抓地。”

劉寡婦接過操作杆,調了調割台高度:“這杆太硬,女人家使著費勁,包層膠皮試試?”

老木匠圍著機器敲了敲,指著傳動軸說:“這裡少個防塵罩,進了土,用不了仨月就得壞。”

葉辰蹲在地上,把這些話全記在本子上,筆尖都快戳破紙頁。太陽升到頭頂時,本子上已經記了滿滿三頁,有批評,有建議,還有人畫了簡易的改進圖,歪歪扭扭的,卻比任何設計圖紙都實在。

王大爺看著攢動的人頭,突然朝葉辰喊:“小葉,給大夥露一手!割兩畝地看看!”

葉辰跳上機器,發動引擎。收割機“突突”地駛進旁邊的玉米地,金黃的秸稈被整齊地割斷,玉米粒順著傳送帶落進糧箱,連漏在地上的都少得可憐。站在地頭的老鄉們看直了眼,剛才還挑刺的張老漢突然鼓起掌,掌聲像滾雷似的,在穀場上炸開。

“中!這機器中!”有人喊。

“俺們村要訂五台!”

縣合作社的人不知啥時候也來了,舉著相機拍個不停:“葉辰同誌,上午的訂單不算,我們再加二十台!”

葉辰從機器上跳下來,滿身的玉米葉碎屑,卻笑得比誰都開心。他往四合院的方向望了望,仿佛能看見聾老太坐在炕頭,捧著銅暖爐,眯眼聽著遠處的動靜。

傍晚收工時,王大爺把葉辰拉到一邊,塞給他個布包:“這裡麵是俺們幾個老家夥湊的主意,有改割台的,有調傳送帶的,你看看能用不。”他頓了頓,又說,“你大娘是個明白人,當年她男人在的時候,就說‘莊稼人的心,比秤還準’,一點不假。”

葉辰捏著布包往回走,包裡的紙頁硌著掌心,像揣了塊滾燙的烙鐵。他想起聾老太說的“機器的輪子”,現在這輪子上,沾著泥土,帶著麥香,還裹著莊稼人熱乎乎的心意,再也不怕陷進泥裡了。

回到四合院,他把今天的事跟聾老太一說,老人沒說話,隻是拿起那半隻喜鵲帕子,穿上線,一針一線地接著繡。夕陽透過窗欞照進來,把她的影子投在牆上,像幅安靜又有勁兒的畫。

“大娘,您的主意比專家還靈。”葉辰遞過個新蒸的菜團子,“秦淮茹說給您留著呢。”

聾老太咬了口菜團子,含糊道:“啥主意不主意的,就知道人心換人心,機器也一樣,你對它實在,它就給你長臉。”她指了指帕子上的喜鵲,“等繡完了,給你掛在機器上,保準它乾活順順當當。”

窗外的風還在吹,可聽著屋裡的說話聲,倒像是帶著股暖意。葉辰知道,有些道理,不在厚厚的鑒定報告裡,不在專家的發言稿裡,就藏在聾老太這一針一線裡,藏在莊稼人沾滿泥土的指縫裡——那是最實在的日子經,能讓機器站穩腳跟,也能讓人心裡踏實。

喜歡四合院:從工傷開始的逆襲請大家收藏:()四合院:從工傷開始的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係統綁定:我在虐文裡當救世主 冰痕之門 重生:這些人追著喂我吃軟飯 藥童百年,我成宗門老祖了 發現老婆是教皇怎麼辦? 府上來個嬌美人,陰鷙權臣強奪入帳 遊戲機廳四人組 虛空那片無量海 以殺證道,我殺心強億點怎麼了! 預見凶案現場後,我成了警局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