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與河燈
林知夏第一次見到沈硯時,是在二十歲的仲夏夜。
那時她剛結束高考,跟著外婆回清溪鎮住。鎮子依著一條青溪河,河麵上總飄著細碎的光,像是把星星揉碎了撒在水裡。外婆家在河岸邊的老街上,門口掛著兩盞紅燈籠,風一吹就晃悠悠地響,像在說歡迎。
知夏喜歡傍晚的時候坐在門口的石階上,看河麵上的漁船慢慢劃回來,聽街上的人說著她不太懂的方言。那天她正低頭數石階上的裂紋,忽然聽到有人喊:“小心!”
她抬頭,就看見一個男生抱著一摞書朝她跑過來,懷裡的書沒抱穩,最上麵的一本掉了下來,正好落在她腳邊。男生停下來,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彎腰去撿書。夕陽落在他身上,把他的頭發染成了暖黃色,他的睫毛很長,垂下來的時候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陰影。
“抱歉啊,沒撞到你吧?”男生的聲音很乾淨,像青溪河裡的水。
知夏搖搖頭,把腳往旁邊挪了挪,讓他方便撿書。男生撿起書,又朝她笑了笑,說:“我叫沈硯,就住在前麵那家書店。”他指了指不遠處的一家小店,店門上掛著“硯知書店”的木牌,看起來有些年頭了。
“我叫林知夏,剛跟外婆來這邊住。”知夏小聲說,她不太擅長跟陌生人說話,尤其是像沈硯這樣看起來很溫和的男生。
沈硯點點頭,抱著書跟她道彆,慢慢朝書店走去。知夏看著他的背影,直到他走進書店,才收回目光。那天晚上,她躺在床上,總想起沈硯笑起來的樣子,像夏天裡的一陣風,輕輕吹過心裡。
從那以後,知夏經常會去硯知書店。書店不大,裡麵擺滿了書,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紙墨香。沈硯總是坐在櫃台後麵,要麼看書,要麼整理書籍。有時候知夏會拿一本書坐在角落裡看,沈硯也不打擾她,隻是偶爾會給她遞一杯溫水。
時間久了,兩人漸漸熟悉起來。知夏知道沈硯比她大兩歲,在鄰市上大學,暑假的時候回來幫爺爺看書店。沈硯也知道知夏喜歡文學,尤其喜歡李清照的詞,還會寫一些短篇散文。
有一次,知夏在書店裡看到一本《李清照詞集》,封麵已經有些磨損了,裡麵還有人用鉛筆做的批注。她很喜歡,拿在手裡翻來覆去地看。沈硯看到了,說:“這是我爺爺年輕時的書,如果你喜歡,可以借回去看。”
知夏驚喜地看著他,連忙說謝謝。那天晚上,她抱著書坐在台燈下,一頁一頁地讀,看到那些批注的時候,覺得很溫暖,好像能透過文字看到很久以前的故事。
清溪鎮有個習俗,每年七夕的時候,人們會在青溪河裡放河燈,祈求平安和幸福。今年的七夕,外婆讓知夏也去放河燈,說能保佑她考上心儀的大學。知夏其實不太信這些,但還是答應了。
七夕那天晚上,青溪河兩岸擠滿了人,到處都是歡聲笑語。知夏拿著外婆給她的河燈,站在河邊,有些不知所措。忽然,她聽到有人喊她的名字,回頭一看,是沈硯。
沈硯手裡也拿著一盞河燈,笑著朝她走過來:“你也來放河燈啊?”
“嗯,外婆讓我來的。”知夏點點頭,心裡有些開心,沒想到會在這裡遇到他。
兩人站在河邊,看著彆人放河燈。河燈順著水流慢慢飄遠,燈光在河麵上映出一片溫柔的光。沈硯忽然說:“我們也放吧。”
知夏點點頭,跟著沈硯一起蹲下來,把河燈放在水裡。沈硯的河燈上寫著“願爺爺身體健康”,知夏的河燈上寫著“願外婆平安,願自己能成為更好的人”。
河燈慢慢飄走,兩人站在河邊,靜靜地看著。過了一會兒,沈硯說:“知夏,我下學期就要大三了,畢業後想回清溪鎮,把書店一直開下去。”
知夏看著他,認真地說:“那很好啊,這家書店很溫暖,大家都需要它。”
沈硯笑了笑,說:“我也覺得。對了,你想考哪個大學?”
“我想考鄰市的師範大學,學漢語言文學。”知夏小聲說,這是她一直以來的夢想。
“那很好啊,鄰市離清溪鎮不遠,放假的時候你還可以回來。”沈硯說,眼睛裡帶著鼓勵的光。
那天晚上,兩人聊了很多,從書籍聊到未來,從清溪鎮的故事聊到外麵的世界。知夏覺得,和沈硯在一起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而且很開心。
暑假很快就結束了,知夏要回市裡準備大學報到,沈硯也要回學校上課。分彆那天,沈硯去車站送她。他給了知夏一本書,是一本新的《李清照詞集》,扉頁上寫著:“知夏,願你如詞中所寫,既有‘生當作人傑’的豪情,也有‘賭書潑茶香’的溫柔。沈硯。”
知夏接過書,心裡暖暖的,眼眶有些濕潤。她看著沈硯,說:“沈硯,放假我會回來的,還去書店看你。”
沈硯點點頭,笑著說:“好,我等你。”
火車開動的時候,知夏趴在窗戶上,看著沈硯的身影越來越小,直到消失不見。她打開那本《李清照詞集》,手指輕輕撫摸著扉頁上的字,心裡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成為更好的人,然後回到清溪鎮,回到有沈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