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真出成果了吧?”
張教授眼睛都瞪直了。
他趕緊來到近前。
此刻,林根生根本無暇四顧。
他的注意力全部在流式細胞儀前。
張教授則緊盯著屏幕,嘗試從中找出一些異常。
很快,他就看到了。
多發性硬化患者腦脊液樣本中,熒光標記的b細胞亮度非常高!
他趕緊跟對照組對比。
最後發現,多發性硬化患者這類群b細胞受體表達量,竟然差不多是健康人對照組的八倍!
此時,林根生也同樣心驚。
他給出了更詳細的答案:
“這些b細胞受體表達量,竟然是對照組的八倍!”
這一刻,兩人對視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目光中的驚奇。
此前,學術界一致認為多發性硬化由t細胞驅動。
而至於b細胞……
說實話,學術界共識認為,多發性硬化的b細胞驅動機製僅集中於外周免疫係統,不會直接影響中樞。
看起來唬人,實際上對多發性硬化沒有什麼影響。
然而眼下,情況似乎有些不對了。
按理說,若是b細胞與多發性硬化無關,此處熒光應該與對照組相差無幾。
但此時此刻,實驗組的熒光異常強烈!
“是樣本汙染了,還是說……確實存在著腦內b細胞致病的可能性?”
張教授在沉思。
他看向林根生,征求對方的答案。
一向以嚴謹著稱的林根生,此刻卻也沒法篤定了。
畢竟此時涉及到學術界共識……若是真的能證明腦內b細胞致病的機製,恐怕學術界的主流看法要被推翻!
而這,直接關係到自己,乃至於許院士的名譽。
絕不能含糊。
雖說渴望成為某個理論的發現者、命名人,但也正是因為過於重大,所以才慎之又慎,生怕出錯。
“繼續,重複試驗!”
林根生說道。
科研,很多時候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重複。
而想要驗證是樣本汙染,還是腦內存在致病b細胞,繼續實驗、找到穩定複現的方法,就能真相大白了。
“我還打算回去睡覺來著……”
張教授嘀咕了一句。
不過吐槽歸吐槽,他的動作還是很麻利的。
此刻是難得的突破,他不可能浪費時間在睡覺上。
兩人很快就忙碌了起來。
……
上午十點多。
當許秋結束一台手術時,辦公室來了兩個意想不到的人。
正是塗煙煙和白溪。
不過這一次,白溪是來湊熱鬨的,正主是塗煙煙。
這位清冷的嘉德醫療千金神色有些振奮,道:
“許醫生,實驗室那邊有重大突破了!”
重大突破?
許秋也沒多問,點點頭,道:“去看看。”
如今新藥研發已經進入了最為關鍵的步驟。
其中涉及到的核心機製等,已經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了。
即便塗煙煙同樣是醫生,她也很難說得清楚關鍵。
因而沒必要細問,親自去看一眼便知曉。
……
研究所離臨醫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