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皇室處理完劫機事件後,並開始下達戒嚴令,驅逐境內的解放組織。
因為約旦軍隊百分之三十五是撒冷人,驅逐令下達後,約旦國的內戰也爆發了。
這也是為什麼張角在上一世時,約旦人對撒冷人的死活毫不關心的主要原因。
戰爭持續了一年,約旦打敗了解放組織,這當中當然也有聖城國的功勞,解放組織在約旦沒了容身之地,隻好來到了另一個國家黎巴嫩。
隨著約旦和聖城國的關係和好,約旦對約旦河岸依然沒有放棄,畢竟約旦河西岸在國際上依然是公認的聖城國占領下的他國領土。
但在聖城國來看,需要一個監護人來照看約旦河西岸的撒冷人,來降低對聖城人的敵意。
雙方對約旦河西岸依然是共享關係。
與此同時,聖城國繼續向西岸移民。
1972年,約旦的製定了兼並約旦河西岸的計劃,但受到了阿拉伯國家,聖城國,解放組織所有人的反對,這個計劃無疾而終。
進入八十年代,隨著聖城國的移民越來越多,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聖城國已經不需要約旦這個白手套管理約旦河西岸了。
聖城人和撒冷人的矛盾也越來越激烈,引發了撒冷人在約旦河兩岸的大規模示威遊行,並進行了多次罷工。
約旦怕支持撒冷人導致約旦七十年代的內戰重演,加上境內的約旦人隨著時間的變化感覺撒冷人漸漸變成了約旦國的負資產,約旦皇室徹底對約旦河西岸死心了。
所以約旦皇室下了決心,和約旦河西岸和撒冷人的關係徹底切割。
自此,約旦人再也不管撒冷人那幫破事了。
撒冷人解放組織被趕到了黎巴嫩後,瞬間就讓原本複雜的黎巴嫩局勢雪上加霜。
原本黎巴嫩和敘利亞國是一體的,法西國托管後,故意將黎巴嫩獨立出來。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還是宗教原因。
如果兩國合二為一,伊教的人數要遠遠超過基督教。
但是將其獨立出來,那麼黎巴嫩的人口信伊教的和信基督教的各占一半。
為什麼阿拉人中有信基督教的,除了十字軍東征原因,最重要的是二戰初期,德國接管了此地。二戰後,法國又接管了這裡。
隨後兩年,黎巴嫩宣布獨立。
法國為了讓其國內勢力達到平衡,讓總統和總司令由基督教的馬龍派擔任,議長和總理由伊教的人擔任、議員和部長按照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
就這樣,黎巴嫩這樣的製度維持了三十多年,經濟也發展了起來,被譽為中東小瑞士。
解放組織進入到黎巴嫩後,脆弱的天平瞬間被打破。
喜歡曆史風口,我率領軍隊統一全球請大家收藏:()曆史風口,我率領軍隊統一全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