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還沒有正式成為葉院士的學生,但是兩人的聯係卻緊密了起來,路雲經常找葉院士請教問題。
主要是路雲現在的水平已經無法從陳峰華老師那裡得到知識增長了,所以就開始找老師的老師。
甚至是通過葉院士向其他院士請教問題。
不過兩者之間的聯係都是路雲腆著臉找葉院士,結果今天葉院士竟然主動聯係他了。
“……是這麼回事,長征五號研究團隊通過對你的論文進行研究,然後學以致用對長征五號遙三火箭的大量線材進行了優化減重,現在多出了大概20千克的月球軌道運載能力。”
“你也知道咱們國家航天係統物儘其用的精神,這20千克肯定不會白白浪費掉,而長五遙三會在十一月末發射嫦娥五號,所以嫦娥五號工程組就對外開放了4個5千克質量的著陸器配重名額。”
“因為這多出來的20千克月球軌道運力是通過研究你的論文搞出來的,所以就分給了你一個名額,你看你要不要給嫦娥五號著陸器上加點東西?”
路雲倒是不奇怪長征五號為什麼會多出20千克的月球軌道運載能力。
因為國內航天係統的財政撥款其實不多,不能頻繁的搞新項目,所以各個工程都會儘量的在每一枚火箭上搞一些微小改動。
這是為了用儘量少的錢做儘量多的新技術測試,雖然每一項測試都很小,但隻要積少成多,最終會攢成一個大升級,起到大進步的效果。
而研究他的論文也沒什麼,公開發表的論文就相當於免費開源技術,甚至論文都不涉及具體的技術細節,是要自己研究琢磨的,真研究出了什麼新技術鳴謝一下論文作者就行。
加上葉院士就是嫦娥五號工程的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給路雲撈一個名額也就很順理成章了。
至於路雲要不要搞,那還用問嗎?
“當然!”
“好,”葉院士繼續說道:“不過這次時間比較緊迫,嫦娥五號的電力分配已經固定了,所以新增加的5千克配重設備不能使用嫦娥五號的電力,你可以考慮一下搞點有意義的紀念品。”
“比如我們有一個名額給了宣傳部門,因為他們打算向全社會發起一個‘奔月工程有獎問答活動’,得到滿分的人不僅有機會抽取嫦娥探測器的精致模型,還可以把名字用激光微雕刻在金屬板上。”
“而那塊金屬板會被裝在嫦娥五號的著陸器上,最後著陸在月球上,見證我國首次無人月麵取樣返回工程。”
路雲沒想到國內也開始搞這個了,這世界線變動還真大。
這種純粹的紀念活動是國外航天工程喜歡搞的,最出名的就是幾十年前發射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它上邊攜帶了一片銅質鍍金唱片。
還有先驅者10號和11號探測器,它們上邊攜帶了人類男女的身體圖像鍍金鋁板。
另外老美三年後要發射的火星探測器也會搞“火星船票”記名活動,在矽板上刻名字帶上火星。
更後來的幾個外國私人航天公司搞月球探測,也在著陸器上裝了很多藝術品。
但路雲可不會搞什麼紀念品浪費了這寶貴的5千克月球運力,他也要實驗一些東西。
“葉老師,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我最新的那篇論文,我打算以它為基礎搞一搞工業摸底,造一台純商業零件組成的迷你月球車。”
葉院士沒想到路雲會搞這麼大一個工程,愣了一下問道:“時間來得及嗎?”
路雲自信道:“應該來得及,畢竟這商業航天的一個特點就是——快!”
“而且我這次就是為了測試到底能有多快!”
“全采用市麵上能買到的商業零件,不搞從零開始的科技研發,加上大學時有過造月球車的比賽經驗。”
“對了,還有我那些“壯丁”舍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