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之間的關係,在這一曲《pinkponycub》之後,徹底改變。
一種基於深刻理解和靈魂共振的、極其牢固且私密的盟友關係的基石,在此刻悄然打下。
卡座內,掌聲和口哨聲漸漸平息,但空氣中依然彌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震動和興奮。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恩身上,尤其是大衛·格芬。
大衛·格芬看向林恩的眼神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複雜情感——震撼、感激、敬畏,以及一種難以言喻的親近感。
他身體微微前傾,聲音帶著一絲不同尋常的鄭重:“這首歌...ink,這首歌...它必須得到正式的發行!它不應該隻停留在這個夜晚。你...你打算把它交給誰來唱?”
這個問題瞬間將林恩拉回了ink唱片老板的身份。
他沉吟片刻,大腦飛速運轉,開始快速篩選自己旗下的女藝人。
瑪麗亞·凱莉?
她已經憑借《o》、《visionofove》等金曲確立了其成人抒情和流行節奏布魯斯天後的地位,嗓音華麗高亢,適合大氣磅礴的情歌或炫技式的舞曲。
但這首《pinkponycub》內核帶著一絲地下俱樂部的叛逆和敘事感,與她如今精心打造的巨星形象並不契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好員工瑪蒂娜·麥克布萊德?她是純粹的鄉村歌手,嗓音清澈有力,擅長演繹充滿力量感的鄉村敘事曲。
但這首歌的流行舞曲popdance)風格和都市俱樂部背景與她的鄉村音樂路線格格不入。
齊娜·菲利普斯呢??
她所在的威爾遜·菲利普斯組合剛剛解散,個人發展確實需要新方向。
她的音色和唱功都不錯、和聲更是出色,但...林恩看了一眼身邊剛剛演唱的梅晨,甚至回想了一下台上那個紅發女孩的原始衝擊力——齊娜的聲音偏於柔美,缺乏演繹這首歌所需的、那種帶著一絲“棱角”和“故事”的衝擊力。
這首歌需要一種更能詮釋“反叛”與“追尋”的聲音。
“對了!‘失意者聯盟’!”林恩腦中靈光一閃!
他想起了自己之前為了填補威爾遜·菲利普斯組合解散後的市場空缺,而秘密組建的那個女子組合計劃。
她們之前在時代廣場的“熔爐演唱會”上翻唱他的歌曲,效果並不理想,反響平平。
問題就在於缺乏一個鮮明、獨特、能瞬間抓住人心的標簽!
這首《pinkponycub》簡直就是為她們量身定做的完美標簽!
這首歌不僅講述了“酷兒”群體隱喻性的出櫃故事,更代表了一種不顧一切、追尋真我的反叛精神。
這種精神,與那群女孩的經曆高度契合!
蒂翁·沃特金斯和克裡斯特·托馬斯,她們年僅15歲就曾在亞特蘭大的夜店當過脫衣舞女郎謀生,深知底層生活的艱辛與掙紮。
麗莎·洛佩茲,來自貧民窟,16歲就開始寫詩抨擊種族歧視,在地鐵站即興表演說唱,充滿了街頭智慧和反抗精神。
她們的經曆本身就是一曲《pinkponycub》的現實版!
由她們來演唱,那種真實感和力量感是其他任何女歌手都無法替代的!
喜歡紐約1990請大家收藏:()紐約199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