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紀一路快馬加鞭,一個時辰後,終於抵達永寧鎮。
相較於繁華的陵安城,永寧鎮稍顯遜色,可比起平康縣來,卻又多了幾分熱鬨,街頭巷尾,行人來來往往。
楊紀一提韁繩,利落翻身下馬。
這匹駿馬長途奔襲,原本亮麗無比的毛發,此刻已被汗水濕透,濕漉漉地貼在身上,在太陽底下一閃一閃地泛著水光。
楊紀拍了拍馬脖子,安撫著它,而後牽起韁繩,慢慢走進永寧鎮。
從大嬸口中知曉,常瑾妻子的娘家位於永寧鎮,至於具體所在位置,隻能一路打聽著過去。
但常楊氏的娘家,不是什麼響當當名門望族,楊紀輾轉問了許多人,毫無所獲。
無奈之下,楊紀扭頭前往當地衙門,表明自己巡按的身份。
衙門主官是個滿臉絡腮胡的中年男子,知道楊紀的來意後,立刻派人去檔案庫裡尋找,而他則招呼人上好茶,把楊紀伺候得妥妥帖帖。
在楊紀等待的這段時間裡,一路偷偷跟著他的那個人,去了鎮上的婁氏布行。
那人站在櫃台前,漫不經心地問道:“最近可有新到的白雲錦?”
掌櫃的眼睛在店裡掃了一圈,見顧客們都低著頭挑布匹,沒人注意這邊,這才壓低聲音回道:
“昨日剛到一批,成色不錯。”
隨後他叫來一個夥計看店,笑著對這人說:“客官,這邊請。”
兩人轉到一間隱蔽的小房間,掌櫃的關上門,一臉恭敬地問:“大人來此,可是有什麼吩咐?”
“那常楊氏回來過沒有?”
掌櫃道:“我們的人一直盯著常楊氏的娘家人,截至目前,依舊沒有發現她回來過的跡象。”
“你知道她的重要性,不可有疏漏,繼續盯著。”
“小的明白。”掌櫃點頭哈腰應下。
那人走出布行,來到當地衙門斜對麵的茶攤上,要了一杯茶,找了一個陰涼地,一邊喝茶一邊盯著衙門,等楊紀出來。
一刻鐘後,楊紀在那名主官的陪同下走了出來,考慮馬匹奔波已久,便交給衙門的人悉心照料。
楊紀步行半個時辰,來到一戶小院前。
小院看起來有些破舊,牆根長滿了綠汪汪的青苔,夯土壘起的院牆布滿裂紋,主屋瓦片灰暗無光,屋頂煙囪嫋嫋升起的輕煙,慢慢融入湛藍的天空。
有人在家,楊紀鬆了口氣,這一趟奔波總算沒有白費。
他走到幾塊木板橫豎拚湊而成的院門前,伸手去握門環時,眉頭一皺。
按說這房子要是一直有人住,頻繁開門關門,門環經過長時間的觸摸、抓握,表麵理應光滑錚亮。
可眼前這門環,卻裹有一層厚厚的鐵鏽,透著古怪。
這屋子此刻炊煙嫋嫋,裡麵的人,真是常楊氏的娘家人?
楊紀心頭警惕起來,握住門環,叩門。
幾聲之後,裡麵傳來了一道帶著滄桑的女聲:“誰啊?”
透過木板間縫隙,楊紀看到一個年近六十的婦人從屋中出來。
老婦人身形佝僂,身著一件洗得發白的粗布衣衫,頭發隨便挽了個鬆垮垮的髻,眼睛眯縫著,一臉遲鈍又疑惑的模樣。
她拔下門閂,打開院門,看著楊紀問:“你是誰?來我家有什麼事?”
“我新任揚州巡按,敢問這裡常瑾的嶽母家嗎?”楊紀說道,亮出了巡按令牌。
說話間,楊紀的目光越過老人,朝院子裡頭打量。
小院不大,地麵是夯實的泥土,一旁老槐樹下,擺放著石桌石凳,上麵落了幾片樹葉,角落裡柴垛零散,旁邊有一口大水缸,用一塊殘破的木板蓋著。
院子裡倒是沒有什麼異常之處。
楊紀又往主屋那邊瞟了一眼,房門開著,可角度不好,看不見裡麵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