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前提示:本章是非正文章節,儘管沒有任何劇情,但將會解釋一些在後續章節會可能會繼續出現的概念,對理解本卷的主題也會有所幫助;)
此外,這一章除了對著這本書的意義之外,對於讀者們在未來做出重大的人生決定,比如要不要把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放入股市中,或許也能起到一些參考作用。)
一,陰線陽線:
陰陽線來自k線圖,而k線圖也被稱為“蠟燭圖”,是金融市場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分析工具。每一根k線都承載著四個關鍵信息: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和最低價。
如果收盤價高於開盤價,這根k線就被稱為“陽線”,代表該時間段內買方力量占優;反之,如果收盤價低於開盤價,就形成了“陰線”,表示賣方獲得了勝利。
有趣的是,不同文明對於陰陽線的顏色標準截然不同。在以美股為代表的西方金融市場中,陽線通常顯示為綠色,而陰線顯示為紅色。但在以a股為代表的中國股市中,情況恰恰相反,陽線是紅色的,陰線是綠色的。
這種差異源於深層的文化傳統。在中華文化中,紅色象征著喜慶、繁榮和好運,因此被用來表示股價上漲;而在西方文化中,紅色往往與危險、警告和鮮血聯係在一起,自然就成了下跌的標誌;綠色則被視為成長的象征,用來表示上漲。
但無論顏色如何,上漲與下跌的本質不會改變,隻是不同的視覺呈現方式卻可能影響投資者的心理感受。
……
二,保證金
保證金這個概念,儘量不要單獨理解,可以和在上上章的“作者有話說”中的杠杆聯係在一起:
在金融市場中,這個“銀行”就是券商或交易平台。它們可以借錢給你,讓你上杠杆,但有一個鐵律——絕對不能讓你虧掉他們借給你的錢。
假設你有20萬本金,用5倍杠杆買入了價值100萬的股票。如果股票跌了20,變成80萬,那麼這時:
券商借給你的80萬本金安然無恙,但你的20萬保證金將會全部蒸發;
屆時,為了防止你繼續虧下去虧到券商借給你的錢),係統會在你的虧損接近保證金數額時強製平倉——無論你自己願不願意,無論市場多麼地不理性,無論你多麼確信股價會反彈。
這就是保證金交易最殘酷的地方:它不僅放大了你的盈虧,更潛在地剝奪了你選擇繼續“扛一扛”的權利。
在沒有杠杆的情況下,即使股票跌50,甚至是99,你依然是這些股票的絕對主人,可以選擇繼續持有等待反彈。
但在杠杆交易中,一旦虧損幅度達到觸發強製平倉線,你的遊戲就結束了,除非你願意將你保證金賬戶裡的錢充值到遊戲開始時的水平。
保證金製度表麵上是為了保護券商的資金安全,實際上創造了一個非常完美的財富收割機製:
它誘使那些但資金量很是弱小,但又渴望著憑借這高杠杆一夜暴富的人,用更少的錢參與更大的遊戲,然後在最不合適的時機強製清理這些人離場。
大體上來說,保證金杠杆製度的存在,會使弱者更弱,強者更強——
你如果看到了1個窮人因杠杆而變得財務自由,那麼就會有至少1000個窮人因杠杆而變得更窮,不僅傾家蕩產,還欠下巨額的債務!
若你有交易過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資產的實踐經曆,可以在那些k線上發現頻繁出現的上影線和下影線,這些操作一般被稱之為“插針”;而這些操作的意義,就是為了在一輪趨勢開始前,把那些自以為很聰明,於是開了很高倍杠杆的家夥給弄到爆倉。
……
三,滑點——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滑點是指預期成交價格與實際成交價格之間的差異。在理想情況下,當你下達一個市價單或者止損單被觸發時,應該能夠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成交。
但是,現實往往比理想殘酷得多。
在正常的市場條件下,滑點通常很小,可能隻有幾個基點一個基點=0.01)。比如,你按100美元掛一張市價賣單,但你的實際成交價卻是99.99美元,滑點隻有1個基點。
這種小幅滑點的存在是正常的,因為金融市場本質上是一個撮合係統。當你想要立即賣出時,係統必須為你找到願意立即買入的對手方。這些買家的報價可能略低於你期望的價格,但差距通常在可接受範圍內。
但在極端行情中,特彆是流動性枯竭的時候,滑點可能大到令人絕望的程度。
流動性是影響滑點大小的關鍵因素。在一個流動性充足的市場中,總是有足夠的買家和賣家願意以接近市場價格的價位進行交易。交易深度越深,價格越穩定,滑點越小。
然而,當市場出現單邊行情,特彆是恐慌性拋售時,買盤可能瞬間蒸發。想象這樣的場景:
股價從100美元開始下跌,當觸及90美元時,大量止損單被同時觸發。成千上萬的賣單湧入市場,但此時願意以90美元的價格接盤的人卻寥寥無幾。第一批賣單可能以89美元成交,第二批跌到86美元,第三批可能要跌到83美元才有更多的人願意接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就像在一個擁擠的劇院裡突然有人喊“著火了”——每個人都想第一個衝出去,但出口就那麼大;
在金融市場中,這種“踩踏”就表現為極端的滑點——在下跌趨勢明朗時,你很想趕快把手中的股票賣出去好及時止損,但問題是彆人也會這麼想啊。
當滑點損失大到極致的時候,便會“超進化”為跌停:交易時有滑點還好,起碼能把手裡的票賣出去,哪怕賣的價格低了些;但跌停的時候,你想賣都賣不掉,因為沒有人願意接盤!
a股曾有一個財務嚴重造假的上市公司股票以連續47個跌停板退市,大量股民血本無歸,錢都打了水漂的案例。
對於使用杠杆的投資者來說,滑點的威力會被進一步放大,正如上一章中瑞文斯通的遭遇那樣:
瑞文斯通用5倍杠杆買入股票,設置了10的止損位。在股票價格跌到止損位,清倉賣出時卻出現10的極端滑點,他的止損單被迫以20的跌幅成交。在5倍杠杆的放大下,虧光了他賬戶上所有的錢!
這還挺諷刺的——原本設計用來控製風險的止損單,在極端滑點的作用下,反而成為了加速毀滅的催化劑,而那些看似最安全的保護措施,也可能在你最需要它們的時候背叛你。
滑點最令人絕望的特質在於它的不可預測性。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次觸發止損時會遭遇多大的滑點。可能是溫和的0.01,也可能是致命的20。
這種不確定性讓所有基於曆史數據的風險控製模型都變得不可靠。當黑天鵝事件降臨時,曆史上從未出現過的極端滑點可能瞬間摧毀所有看似合理的風險管理策略。
滑點提醒我們一個殘酷的真相:
在市場上,理論與現實之間永遠存在著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那些自大到失去了對市場的敬畏之心,試圖精確計算風險的人,往往會在這道鴻溝麵前摔得最慘。
……
四,黑天鵝——不可預測的末日使者
"黑天鵝"這個概念由學者納西姆·塔勒布提出,用來描述那些具有三個特征的事件:不可預測性、極端影響力,以及事後的可解釋性。
1.不可預測性
真正的黑天鵝事件在發生前是完全無法預測的,因為它們違背了人們基於曆史經驗形成的認知模式。
這種不可預測性源於人類思維的根本缺陷:我們總是假設未來會延續過去的模式。就像歐洲人在發現澳洲之前,堅信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一樣,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也會基於曆史數據構建各種精美的模型,然後天真地相信這些模型能夠預測未來。
但現實是,真正改變遊戲規則的事件,恰恰是那些從未在曆史中出現過的事件。如果一個事件是可以通過曆史數據預測的,那它就不是黑天鵝,最多隻是一隻“灰犀牛”——危險但可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