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能贏,季如借的當然不是運氣。
何慧君留了人在胭脂鋪,以為能牽製住她。
但是,這種牽製對於習慣走“先破後立”的路子的人是無用的。
換句話說,當想害你的人不願意暴露自己的惡意,選擇了用慢火來煮死你,隻要你不是傻到去阻止她添柴加火,而是知道要趁早跳出那口鍋,那麼,她再怎麼燒火跟你又有什麼關係呢?
在這裡,「跳出那口鍋」當然不是指放棄了胭脂鋪子,而是破掉何慧君布下的網。
不過,這一次的「破」因為受到蕭晗的乾擾,季如放慢了一點動作。
二十多天前,係統在監防季府的人時偶然發現了有蕭晗的人在盯著季如,季如這時才知道,早在中秋宴之前,蕭晗就已經注意到了尚書府後院裡發生的事情。
中秋宴後,她從山匪手上完美脫身,更是惹來了蕭晗的重點關注。
季如:……
不想讓蕭晗對她越來越感興趣的她、不想一不留神就成了攝政王妃的她,在對付何慧君這件事上不得不放慢了腳步。
放慢腳步對她而言不是什麼麻煩的事情,反正快破有快破的好,慢破也有慢破的妙。
所以,她前陣子的無能和愚蠢都是演給蕭晗看的,一直演到他對她失去興趣、將密探撤走,她才拿著新的胭脂方子找到了新作坊,也才關起門來將真正重要的事情教給新招的女孩們。
季如不想再引起蕭晗的關注,自然也不會去利用蕭晗。
今日這一場戲,不論是蕭晗還是張棋,都不是季如計劃之內的角色。
就像蕭晗的密探雖然跟在她身邊,但對她做的事情也不是全都看到、看得明白。係統雖然有萬象眼,卻也不是每個目標人物都看得過來。
在蕭晗撤了密探後,萬象眼用在他身上的時間和頻率也就相應地下降了。
所以,季如破局的日子被蕭晗的隨機巡檢趕上,在季如這邊也是純屬巧合。
一直到他出現在對麵茶樓上時,季如才知道他來了。
季如無奈。
戲台子搭好了,戲子也已經登台,總不可能這時候才說不演了。
她能做的補救也就是在蕭晗麵前贏得“十分僥幸”。
在蕭晗等人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季如及時地讓店裡的人站出了特定的隊型,讓早早就被安排在店外的、隨時會兵分三路奔向兵馬司、順天府、刑部的人取消了動作。
為什麼要把人安排在店外?自然是為了防止他們出去報信時被鬨事的人堵住。
總之,雖然蕭晗不這麼認為,但即使他不出現,季如也是不會吃虧的。
至於這場戲的由來,那就要從十多天前,也就是蕭晗撤走密探後的第二日說起了。
在這日之前,季如一直嚴格按著鋪子的老辦法做事,這種情況下說她沒管好鋪子,等於說何慧君也沒管好,就算鋪子虧了何慧君也不能拿她怎麼樣。
到了這一日,跟在老夥計身後做了小半個月學徒的季如,以「對業務已經有一定了解」為前提,以「扭虧為盈」為目標,突然大膽地換了供應原料的商家,還讓作坊做了一批新胭脂。
夥計們看不到實賬,但都看到了換貨的動作,看到了胭脂的顏色有了細微的差彆,李堂連忙將這些告訴了何慧君。
而在何慧君的視角,季如終於動手了,她也就終於有了利手的開刀位。
何慧君其實要比季玥聰明得多,她之所以不懷疑這是季如的陷阱,那是因為三年多以來,原主在她眼皮底下被季玥並不高明的手段坑了一次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