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教授,”江婉雲也微笑著上前,站在祝仁身邊,自然地挽住他的另一隻手臂,姿態親昵,
“祝仁應您的邀請來聽講座,我陪他一起過來了,沒打擾吧?”
蕭予薇看向江婉雲,點點頭:“江小姐客氣了。祝仁能來,我很高興。”
她側身,對祝仁做了個邀請的手勢,
“講座還有十分鐘開始,裡麵請吧。祝仁,你的位置我安排在前排,靠近過道,方便你。”
“多謝費心了。”祝仁應道,並未過多留意兩人間的客套,在蕭予薇的示意下,向報告廳內走去。
江婉雲自然地跟在他身邊,與蕭予薇擦肩而過時,兩人視線短暫交彙,又平靜移開。
報告廳內座無虛席,祝仁被安排在第一排靠邊的位置坐下,江婉雲在他身邊落座。
很快,講座開始了。
蕭予薇款步走上講台,她沒有過多依賴ppt,隻是偶爾在白板上寫下關鍵的物理公式或名詞,開始講解音樂現象背後的物理學原理。
“聲音的本質是振動產生的波。”
“而音樂,可以看作是這些聲波在時間和頻率上高度有序的組織。”
她從最基本的音高頻率)、響度振幅)講起,解釋了為何不同樂器演奏同一音高時音色會不同。
她還提到了傅裡葉分析可以將複雜聲波分解為簡單的正弦波,還講了共振如何放大聲音,駐波如何決定弦樂器和管樂器的固定音高。
“……為什麼某些音程組合聽起來和諧,而另一些則不和諧?
物理學認為,當音的頻率成簡單的整數比,如21、32純五度)、54大三度)時,它們的波形疊加後具有規則的周期性,大腦感知為和諧。
複雜的頻率比則導致混亂的乾涉,產生不和諧感,從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到近代的亥姆霍茲,都在探索這其中的規律……”
祝仁聽得很專注,他雖然精通音樂創作和演奏,但大多基於藝術直覺和經驗。
蕭予薇的講解像是為他打開了一扇理性的窗戶,讓他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音樂的構成。
他甚至開始思考,自己創作的《黃河長江》那宏大的結構和情感的起伏,其聲學基礎是怎樣的?
江婉雲也認真聽著,蕭予薇的講解確實條理清晰,很有說服力,隻是當她看到祝仁那專注的神情時,心裡微微動了一下。
講座持續了一個半小時,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馬校長首先走上講台,與蕭予薇握手:
“精彩!太精彩了!蕭教授,感謝您為我們帶來如此高水平的跨界分享,讓我們對音樂和物理學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隨即轉向台下,目光溫和地落在祝仁身上:“當然,今天我們也非常榮幸地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他雖然並非我們z大的校友,但他在近期華夏詩壇和樂壇所取得的矚目成就,早已讓他聲名遠揚!他就是著名青年音樂人、詩人,祝仁先生!”
全場目光再次聚焦,掌聲雷動,甚至有學生喊出“《青玉案》”和“《黃河長江》”。
祝仁有些意外,隻能欠身向大家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