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昌那番關於“潤物細無聲的投資”和“盤活隱性資產”的言論,像一顆被悄悄埋下的種子,陸子昂當時沒太在意,拍拍屁股就把這事忘在了腦後。
他依舊過著雷打不動的低功耗生活,觀測春葉生長,躲避集體活動,並警惕著一切可能打破平靜的苗頭。
然而,變化還是悄然而至。
並非轟轟烈烈的改造,而是些細枝末節、不易察覺的“升級”。
最先發現異常的是趙大爺。
他某日蹬著三輪車回來,習慣性地想把車停在老地方——車棚一個略顯昏暗的角落,卻意外發現角落裡新裝了一盞感應燈。
他人一靠近,燈就悄無聲息地亮起,光線柔和卻足夠明亮,把他那堆寶貝紙板照得一清二楚。
“咦?啥時候裝的?”
趙大爺撓撓頭,嘀咕了一句,“倒是方便了不少。”他沒多想,隻覺得是公寓終於乾了件實事。
接著是劉奶奶。
她晚上起夜,摸索著去開走廊燈,手剛碰到開關,卻發現旁邊牆上多了一個微微發著柔光的小夜燈,亮度剛好能照亮腳下一小片路,又不至於刺眼影響彆人睡覺。
“這玩意兒好,”劉奶奶戴著老花鏡研究了半天,“省得開大燈晃眼了。”
食堂的王嬸也發現炒菜的大鍋好像比以前更跟手了,火頭似乎也更穩了些,仔細檢查才發現,爐灶閥門被悄悄調試過,還換了更耐用的密封圈。
她問小鄭乾事,小鄭乾事也是一頭霧水:“沒報修啊?是不是廠家來回訪順手弄的?”
最讓陸子昂本人感到“不適”的,是他常窩著的那個沙發角落。
某天他像往常一樣癱下去,準備進行每日例行的“大腦放空”程序時,忽然覺得腰背部的支撐感好像……更舒服了點?
不是那種軟塌塌的陷下去,而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承托。
他狐疑地爬起來,掀開沙發墊摸了摸,也沒發現多了什麼東西,但感覺就是不一樣了。
就連“總裁”的貓窩旁邊,都莫名其妙地多了一個自動感應的小型飲水機,水流緩慢循環,悄無聲息。
這些變化零散而細微,像是春雨滲入泥土,不知不覺間,就讓整個公寓的氛圍變得更……熨帖了。
老人們普遍覺得更方便、更舒服了,但又具體說不上來是哪裡變了,隻能歸功於“公寓管理終於上了心”。
隻有陸子昂,心裡跟明鏡似的。
他幾乎可以肯定,這絕對是周世昌的手筆。
那種精準、高效、注重細節且極力降低存在感的風格,太符合那位前投資人的做派了。
他忍不住在某次和周世昌打照麵時,狀似隨意地問了一句:“周先生,最近睡得還好?沒覺得哪不得勁吧?”
他刻意回避了“改造”、“升級”這類詞。
周世昌正在看報,聞言從報紙上方抬起眼,目光平靜:“挺好。陸老師有什麼不舒服?”
“沒有沒有,”陸子昂擺手,“就感覺……最近好像挺順溜的,啥都挺好用。”
“那就好。”周世昌垂下眼,繼續看報,語氣平淡無波,“環境舒適度提升,對身心健康有益。”
得,實錘了。
陸子昂摸摸鼻子,沒再追問。
人家既不居功,也不張揚,他總不能硬拉著對方承認“對,就是我偷偷給你們搞了福利”。
這種“做了好事不留名”的風格,倒是比他想象中那種大張旗鼓的“投資”要順眼得多。
他重新癱回那個被莫名優化過的沙發裡,感受著恰到好處的腰背支撐,不得不承認——確實挺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