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電廠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那個充滿激情與希望的時代,國家計委和水利電力部經過深思熟慮和嚴謹論證後,做出了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決策——在鐵嶺市清河區境內立項建立清河發電廠。
這一決定猶如一道曙光,照亮了清河區的未來。一九六六年,隨著第一聲清脆的開山炮響,山洞工程正式破土動工,工人們在艱苦的環境中揮汗如雨,日夜奮戰。次年,地麵工程也緊隨其後,拉開了建設的大幕。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經過數年的不懈努力,一九七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這個值得銘記的日子終於到來。第一台100機組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清河發電廠的廠房中閃耀著光芒,正式投產發電,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電力。
然而,清河發電廠的發展並未止步於此。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它不斷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經過四期擴建,每一期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與智慧。到了一九八四年,全廠裝機容量達到了令人矚目的1300,一躍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火力發電廠。
參加清河電廠建設,對我來說,那是一段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歲月。在那個地方,彙聚了我人生各個階段的同窗好友,有小學的同學、中學的同學、中專的同學,還有大學的同學。
那裡的山,連綿起伏,雄偉壯觀;那裡的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那裡的樹,鬱鬱蔥蔥,生機勃勃;那裡的草,嫩綠柔軟,如茵似毯。這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仿佛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記憶裡,讓人難以忘懷。
張竟成,是自742班的班長。想當年,在沈陽電力學校的時候,我是老師,他是學生。偶然間我看到了張竟成的檔案,這才得知他竟然是烈士子弟!他的父親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而那時的張竟成,還隻是一個尚在繈褓中的嬰兒。
時光荏苒,轉眼間到了一九九五年,我因為工作的原因前往清河電廠。沒想到,在這裡我竟然與張竟成不期而遇,而此時的他,已經是熱工分場的主任了。我們閒聊了一會兒,話題自然就轉到了廠校之間的科研合作上。
張竟成對母校充滿了深厚的感情,他不僅關心學校的發展,還積極為學校提供幫助。當他得知學校在科研和教學方麵需要一些熱控設備時,毫不猶豫地表示可以將廠裡一些報廢的熱控設備無償贈送給學校,讓這些設備能夠在學校裡繼續發揮作用,成為學生們的實驗設備和教具。張竟成的這一舉動,充分體現了他對母校的關愛和支持。
當提及一九八一年那起慘烈的除氧器爆炸事故時,張竟成的雙眸瞬間被淚水淹沒。那是一段他永遠無法忘懷的痛苦記憶,也是他生命中的一道深深傷痕。
在那場可怕的事故中,張竟成的妻子不幸遇難,永遠地離開了他。他們曾經是那麼相愛,一起度過了無數個溫馨的日子。然而,命運卻如此殘酷,在一瞬間將他們的幸福徹底摧毀。
每當回憶起妻子的點點滴滴,張竟成的心就像被撕裂一般疼痛。他還記得妻子溫柔的笑容、善良的心靈和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而如今,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去,隻剩下無儘的思念和哀傷。
那起事故不僅奪走了他的愛人,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創傷。多年來,他一直無法從悲痛中走出來,心中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但生活還在繼續,他必須堅強地麵對現實,儘管這對他來說是如此艱難。
清河發電廠的除氧器爆炸事件,原因錯綜複雜。事情發生在清晨八點,正是交接班的關鍵時刻。當時,運行一班正準備下班,而二班則剛剛接班。在交接過程中,二班明確指出除氧器的水位不足,需要及時補充。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運行一班在明知除氧器水位不足的情況下,不僅沒有采取正確的措施來解決問題,反而額外開啟了一台低溫水泵,試圖通過增加供水量來提高水位。儘管這樣做使得水位有所上升,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後果——除氧器壓力下降。
為了保證除氧質量,必須將壓力提升到合適的水平。而提升壓力的途徑有兩個,一個是二段抽汽壓力,其數值為26.5每平方厘米公斤力;另一個則是三段抽汽壓力,數值為13每平方厘米公斤力。按照操作規程的規定,在15萬負荷時,是絕對不允許開啟二段抽汽調節閥的。
然而,由於一班急於下班,他們完全無視了這一規定,擅自打開了二段抽汽調節閥。這一錯誤的操作,直接導致了除氧器內部壓力的急劇上升。事故發生後,經過仔細檢查發現,二段抽汽調節閥已經完全開啟,無法關閉。
在這種情況下,除氧器內的壓力不斷攀升,遠遠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極限。最終,巨大的壓力使得除氧器無法承受,引發了爆炸。這場爆炸造成了嚴重的後果,不僅對發電廠的設備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還可能對周圍環境和人員安全帶來潛在威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除氧器的關鍵附件安全閥,其所能承受的壓力與除氧器的最大承受壓力相當,這意味著當除氧器內壓力超過一定限度時,安全閥可能無法有效開啟,從而難以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高壓容器的關注度較高,而對低壓容器則常常視而不見。然而,他們卻沒有意識到,即使是低壓容器,如除氧器,也存在著爆炸的風險。由於這種忽視,除氧器的定期檢修工作往往被忽視,甚至在一些情況下,即使進行了檢修,也不會進行探傷試驗和壓力試驗等重要的安全檢測。
在事故發生之前,機組運行人員已經注意到二段抽汽調節閥開關存在問題,開關抽汽調節閥時無開度顯示,要求電氣部門進行檢查。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直到事故發生,相關的檢修工作仍然沒有得到開展。這種拖延和忽視最終導致了事故的發生,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和教訓。
清河發電廠除氧器爆炸事故,發生在1981年1月11日,死亡9人,重傷3人,輕傷3人,直接經濟損失500餘萬元。
有人言,清河發電廠乃是從事故堆中艱難崛起之電廠。誠然,清河電廠人堅韌不拔,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始終在頑強地奮鬥著。
二零零五年三月三十日,於清河發電廠而言,乃是意義非凡之日。是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批複該廠之“以大代小”技改工程項目。此項目之實施,預示著清河發電廠將迎來一場重大之變革與發展。
在隨後的數年之中,清河發電廠全體職工眾誌成城,依循項目規劃,有條不紊地推動各項事務。他們攻克了諸多難關,圓滿達成了100及200機組的關停與拆除使命。此舉不僅是與舊有設備的訣彆,更是為新機組的降臨騰出了天地。機組的基建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清河發電廠重煥生機,活力再現。建設者們夜以繼日地堅守在工地上,全力以赴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曆經漫長的努力,兩台機組終於步入試運階段。
公元二零一零年三月十六日,一個意義非凡的時刻悄然而至。首台600機組曆經168小時的試運行後,成功通過驗收,此乃正式投產發電之先決條件。現場眾人神情肅穆,共同見證這一曆史性時刻的降臨。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也正式投產發電。至此,清河發電廠的“以大代小”技改工程項目順利完成。這兩台新機組的投入運行,不僅大幅提升了電廠的發電能力,更為當地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能源基礎。
除了承擔發電重任外,清河發電廠還積極拓展外部創收市場。自二零二二年九月涉足大亞灣嶺澳核電檢修領域以來,已順利完成40台次核電機組大修,創下國內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檢修工期僅19天的最短紀錄。且在短短一年內,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了紅沿河核電站三台次核電機組大修,成功塑造了強大的“一流的清河檢修”品牌形象。
在清河發電廠這個龐大的企業中,有許多員工都畢業於沈陽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或沈陽工程學院。這些畢業生們在這裡展現出了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才華,成為了清河發電廠的中堅力量。
這些來自母校的學子們,不僅在工作中表現出色,還為母校贏得了榮譽和驕傲。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母校教育的優秀,也為後來的學弟學妹們樹立了榜樣。
無論是在技術研發、生產運營還是管理崗位上,這些畢業生們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以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清河發電廠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同時,他們也與母校保持著緊密的聯係,關注著母校的發展動態。他們會經常回到母校,與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和人生感悟,為母校的人才培養貢獻力量。
可以說,這些“沈陽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或沈陽工程學院”的畢業生們,既是清河發電廠的寶貴財富,也是母校的驕傲和自豪。
喜歡我的人生手帳請大家收藏:()我的人生手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