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祭祀儀式果斷在淩晨的三點才結束,在小殮之後,大家才真正地開始戴孝。
戴了孝的人是不能進彆人家門的,象滿叔公那些女兒女婿、外孫,沛叔的女兒女婿、外孫隻能守在祠堂,隨隨便便對付一晚,所以這種情況,往往年齡小點的,乾脆第二天一早開始戴孝,這也是繼承與發揚孝道文化的一方麵。
大師兄和小師弟祭祀完之後也就回了五顯廟休息,鑼鼓隊和嗩呐手都是自己的梓叔,他們各自回家休息,天亮之後就到回來。
一些年輕的乾脆在理事房擺起了撲克桌,消消遣,用來打發時間。
一凡起來趕去祠堂的時候。陸陸續續有人回來了,抽著煙,打著哈欠在喝茶。
七點多,廚房端來煮好的米粉、麵條,蒸好的饅頭,讓他們簡單單地吃個早點,充充饑,很多回家住的人,擔心早點不夠都會在家吃過早餐再來,這是最簡單的一頓飯。
八點半,祭祀又開始了,這次祭祀主要是讓沛叔的內親和梓叔代表,重點祭奠一下滿叔公,也是為了感謝眾多親朋好友來參加這次祭奠,滿叔公的子嗣們必須站在帳簾後麵躲著,一方麵守著滿叔公的棺木,另一方麵也讓記住,這次哪些人來了禮,哪些人來了祭禮,每個人的名字都會念到,朋友的多由朋友代表參加。
感謝了親朋好友之後,就是入葬前的最後一道程序點主。
幫忙的人早就搭好了點主台,那裡擺著滿叔公的靈位,兩邊貼著挽聯,中間寫著一個大大的"王"字,台子上擺好貢品。
點主開始,林叔手抓靈官雞,朝三方各拜了三拜,最後朝滿叔公靈牌拜了三拜,然後持刀將靈官雞割了,待靈官雞氣斷得差不多時,翅膀一交叉,丟在旁邊,然後將裝有雞血的碗端在點主台上。
祿叔點燃兩支蠟燭,插入裝有白米的碗上,拜了三拜,然後從蠟燭上焚養三炷香,插入那碗上,又拿起幾頁紙錢,從蠟燭上接火燃燒,又拜了三拜。
接著,他拿起毛筆,沾上碗上的雞血,靜默了一會,滿叔公的子嗣們立刻跪下。
祿叔環顧了一下四周,然後念道"一點文房透九霄,二點山水聚靈橋;三點孔聖傳家筆,福壽綿延百代驕。"
語畢筆到,隻見祿叔手持毛筆,沾上雞血之後,在大大的"王"字上方點上鮮紅的一點,"王"字就成了"主"字。
點主儀式雖然不是很複雜,但意義卻很重要,這一筆旨在通過毛筆點畫完成“王”到“主”的轉變,象征祖先靈魂正式歸位神主牌。??
點主完成之後,幫忙的人將點主台撤掉,下一個儀式就是出殯。
沛叔帶著姐妹和兒子女兒一眾滿叔公名下子嗣,來到抬棺的十六個人麵前下跪,祈求他們順順利利,平平安安送他的父親返山入葬。
十點一過,理事先生一聲令下,抬棺的十六人將滿叔公的棺木用手抬出屋,放在早已放好的條凳上。
出祠堂門時,棺木是不能碰到門框的,否則以後滿叔公的陰魂回來,門也會哐當哐當地響。
沒過多久,祿叔提著一隻靈官雞,叫抬棺的人注意,然後將雞頭放在棺術上麵,右手持刀,猛的一下,斬向雞頭,雞血直噴,再然後將雞和刀丟在一旁,高聲喊道"起棺!"
十六個抬棺木的手從口袋抓出一抓米釘向棺木,大喝一聲,抬起棺木,跟著灑紙錢帶路的人向雙乳峰而去。
大師兄手持幡旗,鑼鼓隊、嗩呐跟隨而去,走了沒多遠,沛叔帶著眾家眷向後跪謝滿叔婆的外氏,叫他們止步,可以不送了。
送殮的隊伍有一百多米多,有張氏的梓叔,有鄰姓的親朋好友,浩浩蕩蕩,一路縞素,悲戚戚,陰陽不相見。
來到民宿那邊寬大的地坪上,還有一場路祭,這次端香爐的人換成了滿叔公的大女婿。
鼓樂齊鳴,大師兄舉著幡旗,念著往生咒,眾人圍著棺木不斷地燒紙錢,沛叔帶著家眷們三步一拜,直到大師兄念完為止。
送殮繼續前行,大師兄也止步於止,鼓樂隊又把滿叔公送到拐彎處,才回去。
一凡一直把滿叔公送到他的墳墓,直到抬棺的人把棺木推進墳洞,他拿出三合羅盤還仔細地校正棺木放置的朝向。
眾人摘下白色孝布。折起樹杈紛紛擇路回去,唯一一點就是不能原路返回,這叫不能走回頭路。
回到祠堂,有的人為了掄食祿,抓起桌上擺的糖果花生拿起就吃,有的倒了一碗酒,悶頭就喝,然後跑到牛欄、豬圈、廁所去換衣服,男的在祠堂背後就換了衣服。
從這一刻起,白好事變成了紅好事,祠堂上原的東西全部清除乾淨,門框上貼上全開的大紅紙。
到此為止,還有一道程序,客家人叫掃亡,其實就是歎亡。
等到大家換好衣服之後,全部人集中在祠堂門口,理事先生把祭祀用過的東西全部集中在一起,點火成堆,眾人從山上折的樹杈也丟在那裡。
鼓樂齊鳴,嗩呐也改為紅好事的曲牌,鼓手用力一敲,先去一陣鼓樂聲,然後大師兄手持幡旗,不停地揮動,念起了歎亡經文"從此分彆陰陽界?,身跨白鶴上天台,萬畝田園撒手丟,又丟金銀和錢財,佳肴美味全愛的。各人之事早安排,死去一樣不能帶,隻等黃土把身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歎亡文是道教超度亡靈儀式中用於哀悼亡者、勸誡世人的經文,其內容多涉及生死觀、勸善及超度亡魂。
念完之後,大師兄手持杯茭,丟到桌子上,如果杯茭一陰一陽才算相合,
?杯茭以一正一反稱為聖杯聖卦),為吉為許可;以兩正麵稱為笑杯陰卦),為情況不明,需再請示;以兩反麵為怒杯陽卦),為不吉不許可。如果出兩陰或兩陽,都得再重新一遍,直到陰陽相合才結束。
至此,偃旗息鼓,祭祀活動宣告結束,剩下的就是滿叔公他子嗣的事了,比如燒七。
燒七,是指人死後逢七給死者燒紙錢,逢七必變理念與三魂七魄理論結合,認為亡者每七日消散一魄,四十九天後完成魂魄離體。??
隨著時代的發展,火葬的越來越多,有的後輩把骨灰停放在殯儀館幾月、半年,對死者的魂魄不管不顧,死者進入地府處處受難,比如過黃泉路,上雞公山、過惡狗嶺,沒有錢物來打發,魂魄被雞叼碎,被狗咬得支離破碎,這是對死者最大的不敬。
午宴很是熱鬨,主席是沛叔一家人爭著坐下的,這是客家人的規矩,很多人想坐這一桌,爭著搶衣食、祿食,二席給滿叔婆的外氏。
午宴已經成了紅好事的宴席,但一宜不能少一個菜,塊狀的炸紅豆腐,有人說"吃你家的炸豆腐"就是咒罵你家要死人,往往這句話會弄出人命,說明這碗炸豆腐的重要性,它的意味著祝願逝者在另一個世界能夠保持心靈的純淨和清白。不受塵世的紛擾。
喜歡道醫打工仔請大家收藏:()道醫打工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