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看群小,七個人的日常,卻總像一鍋慢燉的湯,咕嘟著南北的風味與人情的溫度。
錘兒妹是北方人,對麵食有著近乎執著的熱愛。她常在群裡曬自己做的拉麵:麵團在她手裡仿佛有了生命,揉、抻、拉、甩,最後成了粗細均勻、光滑筋道的麵條。滾水鍋裡一焯,撈進盛了醬料的大碗,澆上一勺熱油,“刺啦”一聲,滿屋生香。最後必定配上一碗清澈的麵湯,她總會說:“原湯化原食,北方的冬天,來上這麼一碗,舒坦。”
這“舒坦”二字,帶著北方特有的直爽與暖意。思雨是南方人,習慣米飯的細膩,卻也羨慕這種從麵粉到麵條、從麵團到溫暖的踏實感。她笑著想,這大概就是南北差異最有趣的體現:一個偏愛稻米的溫婉,一個鐘情麥穗的醇厚,但最終,都化作了對生活同樣滾燙的熱愛。
然而,南北差異或許在於口味,而人與人的差異,卻往往在於分寸。
群裡的平靜,被透明突然發出的一條視頻打破了。視頻裡,她破天荒地穿了一條裙子,似乎是在試衣鏡前的隨手一拍。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大家再起哄,她也從不會發這類私人化的內容。也許是因為這是更親密的小群,她放下了些許防備。
巧合的是,思雨那時正好沒看手機,錯過了。等她看到聊天記錄時,視頻已被撤回的提示刺眼地掛著。她半是玩笑半是好奇地順嘴一說:“哎呀,我沒看見,能不能再發一遍?”
這時,翎辰——那個總是帶著點“好心辦壞事”體質的姑娘——立刻將視頻重新發了出來。她或許是出於單純的好意,想滿足思雨的好奇。
但透明的反應,讓群裡的氣氛瞬間微妙起來。
“我覺得去保存這件事就不會發生,而且是咱們這小群裡。”透明的話裡帶著明顯的情緒,甚至用上了“不道德”這樣的字眼。她不是真的暴怒,更像是一種被冒犯後的不開心,一種對“小群”這個安全邊界的在意。她以為在這個小空間裡,有些默契是不言自明的:比如,即時性的分享,看過即忘,不必保存。
翎辰大概也慌了,立刻刪除了視頻,並截圖發到群裡證明已刪。她試圖解釋:“我是下意識先存然後再看是什麼,再刪掉。”但這解釋,在透明的感受麵前,顯得有些蒼白。
透明的兩句話,點出了問題的核心:“我覺得去保存這件事就不會發生,”——這是她對信任圈行為規範的預期;“小孩子給我上了小小一課。”——這話裡有關愛,有無奈,也有一絲被年輕一代的處事方式“驚”到的自嘲。她並非苛責翎辰,更像是在表達一種認知上的衝擊。
錘兒妹見狀,趕緊用典型的北方式幽默“打鑔兒”化解尷尬:“還是手機內存太多了!”試圖把略顯嚴肅的話題拉回輕鬆的軌道。
非也也加入進來,用她慣有的調侃方式試圖緩和:“我就不存,除非很醜的。”想把注意力從“該不該存”轉移到玩笑上。
翎辰似乎想用更多的玩笑掩蓋尷尬:“說明你手機裡有很多醜照,拿出來讓我欣賞欣賞。”並補充道,“我會存好看的。”、“某一天我想不起來這是誰發的或者不是很重要的東西,就刪掉。”
但此刻,任何解釋和玩笑都像是打在棉花上。透明不再回應了。她或許覺得繼續爭論“值不當”,或許是一眼看穿了這背後是難以調和的觀念差異,說多無益。她隻是淡淡地留下那句“小孩子給我上了小小一課”,然後便轉身離去,去刷她的抖音了。群聊陷入一陣短暫的、略顯尷尬的沉默。
思雨看著這場因一條視頻引發的風波,心裡再次感慨萬千。她理解透明的不快,那是一種對親密關係邊界感的守護;她也相信翎辰並無惡意,那隻是一種屬於年輕人的、直線條的行為模式。這件事沒有絕對的對錯,卻像一根細針,輕輕刺破了人際交往中那層名為“分寸感”的薄紗。
成長,或許就是開始懂得,再小的群體,也需要尊重彼此內心劃下的、看不見的界線。而真正的親密,不是無所顧忌,而是明知可以,卻選擇不輕易越界的那份體貼。
夜色漸深,群裡的對話又慢慢轉向了貓貓狗狗、美食天氣這些安全的話題。但那堂關於“保存”的小小課程,卻留在了每個人的心裡,成為這個小小“眾生相”裡,又一筆淡淡的印記。
喜歡海鹽味奶糖請大家收藏:()海鹽味奶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