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已過半。
各大公司並沒有想出該如何改良新標準,使得二線歌手不再泛濫,進而商業價值大貶值。
但局麵的發展,卻自動走向了符合他們想法的方向。
四月份已過去的15天,隻出現了3位音源下載量達到二線歌手標準的新人。
並沒有出現三月份,幾乎一天晉級一個二線歌手的懾人情況。
各大公司懵了,他們推新人的速度,並沒有減慢半分,投入的資源也沒有減少,為什麼成材率大大降低?
一番調查後,結果讓他們哭笑不得。
人不夠了!
歌夠,但有實力將歌曲演繹好的歌手不夠。
歌迷的耳朵沒堵滿耳屎,誰唱的更好聽,他們是能聽出來的。
歌質量不錯,歌手演繹的不好,歌迷也不會單單因為歌曲質量好而買單。
兩者必須相輔相成。
改革新歌手等級標準的呼聲,在這個結論出來後,立即銷聲匿跡。
二線歌手不會泛濫了。
但有一個群體,卻成了新的受害者,作曲人!
以前固定時間內的晉級名額數量受限,能提供更高質量歌曲,增加贏麵的作曲人,待遇自然是非常高。
但現在名額沒有數量限製,質量低一些高一些,區彆並沒有多大,隻要能夠達到目標等級的晉級標準就足夠了。
作曲人的作用,降低了不少。
再加上目前的情況,讓各大公司意識到,可以衝擊月榜第一的歌曲的數量,比有實力的歌手多的多。
作曲人的地位,瞬間矮了一大截,包括最頂級的頂級作曲人,都明顯感受到了公司高層的態度,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頂級作曲人,如果單論音源下載量,大多數和高級作曲人中的頂尖人物,相差不大。
有時候可能就隻有幾萬音源下載量的差距。
但就是差這麼一點點,導致兩者的待遇天差地彆,獲得的榮譽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而按照最新的標準,這點差距就不是事!
以後頂級作曲人的數量,也會出現翻倍膨脹的現象。
再給頂級作曲人維持現在的待遇,家底再厚也得掏空。
光是想想按以前的待遇,養10位頂級作曲人,各大公司的老板就心裡一股涼氣冒出,透心涼的感覺。
……
“胡啟明今年的待遇,保持不變。”林一凡做出了最終決定。
各大公司都在調整作曲人的待遇,星光娛樂自然也不例外。
在這方麵,星光娛樂船小好調頭。
作曲部百來號人,頂級作曲人隻有一個,剛挖來的胡啟明。
高級作曲人隻有一個,梁俊生。
“等明年再給他調整。”
今年能調整的地方,其實並不多。
待遇那是在合同裡,白紙黑字寫明白了的,除非胡啟明自願,不然今年肯定改不了,要等明年續簽的時候再調整。
林一凡說的保持不變,是歌曲的授權費用。
胡啟明是頂級作曲人,不代表他寫的每一首歌,都能賣到高價。
最終的歌曲授權費,就需要公司,歌手,作曲人三方商談確定。
但總歸是有一個底線在那,作為基準。
如果要進行調整,今年隻能調整這個底線。
在頂級作曲人數量必然大增的情況下,頂級作曲人的歌曲,再想賣到以往的價格,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各大公司已經在和作曲人談判,降低歌曲授權費。
這其實對大多數作曲人來說,是一件好事。
作曲人這個行業,在音樂平台改革歌手等級標準之前,絕大多數利益是被行業尖尖的那一部分人拿走了。
現在這些利益,會分流到得益於新體係而晉級的作曲人手裡,獲益的人變多了。
當然,公司也會拿走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