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省城後,薑雲舒因葛子村的巨額投資和帶領鄉親共同富裕的舉措,聲望再度攀升。
她成為了改革開放中優秀企業家反哺家鄉的典型代表,甚至得到了省級層麵的進一步關注和表彰。
然而,樹大招風。
隨著名聲越來越響,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也開始悄然出現。
對於薑雲舒投資葛子村建設度假村的計劃,不少圈內人私下議論,覺得她步子邁得太大,太過理想化。
“鄉下地方,誰跑去度假?錢肯定打水漂!”
“我看她是被名聲衝昏頭了,搞這種花架子。”
“錦鯉食品廠攤子鋪太大,我聽說最近產品質量都不如以前了,膨脹了唄。”
甚至關於雲舒女子技校也開始有流言蜚語:
“聽說了嗎?女校開始收費了!果然還是向錢看了,忘了當初免費的初衷了。”
這些聲音夾雜著嫉妒,誤解和固有的偏見,像蒼蠅一樣嗡嗡作響。
但這些雜音並未能阻擋薑雲舒前進的腳步。
錦鯉食品廠的質量管控嚴格如初,女校確實對部分課程象征性收費,但對貧困學生的資助力度反而加大了。
度假村的規劃建設更是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謠言止於智者,更止於實打實的行動和成果。
時間在忙碌中平穩流淌。
這天,薑雲舒正在校長辦公室裡,與副校長劉娟一起處理校務。
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文件上,一切井然有序。
突然,辦公室門被敲響。
王楠拿著一份報紙,臉色不太好看地匆匆走進來。
“雲舒姐,劉副校長,你們看看這個。”
王楠將報紙攤在桌上,指向其中一版的一篇評論文章。
文章的標題頗為聳動。
《女子學校?離經叛道!》
作者署名是省師範學院教授褚仁甫。
文章用半文半白的語言,極其尖銳地抨擊女校,核心觀點無非幾條。
指責女校鼓勵女性走出家庭拋頭露麵,是背離相夫教子傳統婦道的歪風邪氣。
認為所教授的服裝裁剪,食品加工,基礎護理等技能是奇技淫巧,難登大雅之堂,於培養“淑女”無益。
還憑空臆測學校管理鬆散,學風不正,是誤人子弟。
字裡行間充滿了陳腐的偏見和一股酸溜溜的嫉妒味道。
這篇文章在一些保守的圈子裡引起了不少討論。
畢竟,女性的覺醒,對某些人來說可不是好事。
劉娟看完,氣得臉都紅了:
“胡說八道!純屬汙蔑!這個褚教授了解我們學校嗎?他來看過嗎?就敢這麼信口雌黃!我們教的技能哪個不是實實在在能讓女孩子安身立命的?傳統婦道?女人就該一輩子圍著鍋台轉嗎?”
薑雲舒冷靜地看完全文,臉上非但沒有怒容,嘴角反而露出一絲冷笑:
“跳梁小醜罷了,著那點舊棺材瓤子不肯放手,見不得彆人開創新路。”
她站起身,語氣果斷:
“劉娟,不必生氣,正好,借著這個機會,你幫我安排一場新聞發布會,規模弄大一點,多邀請幾家主流媒體。”
最近,有關於她的謠言是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