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裡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包括正在和朵朵溝通的劉之言。
98年?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按照洛川的年紀,那時不過十歲吧劉之言覺得十歲都多了)?
當然,劉之言一直沒打聽過洛川的年紀,因為沒人知道。
王城的人隻知道他很早就來了薩加,而且來的時候就是這副樣子,當然也有機械化後的“凍齡”作用,所以沒人覺得奇怪。
“很抱歉這位先生,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已經記不清了。”
他用一個不失禮貌的笑容回絕了蕭金的問題,轉而將矛盾轉移:“據我所知,我似乎從未見過你,隻此一眼你便認定我是殺人凶手,莫非你親眼見到我殺了人?”
他此時有很多辯解和脫身的理由,就連劉之言也不明白為什麼蕭金突然提出這種很唐突的問題,除了激化矛盾,沒什麼實質性的作用。
難不成死的那個人與蕭金有什麼特殊的關係不成?
“我確實要為我的唐突向您致歉,但致使我犯錯的還是那張讓我忘不掉的臉,與你這張臉實在是太像了…”
矛盾暫時在蕭金的感慨中被化解,鄔徐庚不知道什麼時候回到了原位,用一種警惕的眼神悄悄打量著洛川。
而剛才還興奮的林秣周和黃新元現在也是一臉冷淡,無論這個問題是真是假,他們都對洛川這個外人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這就是蕭金想要達到的目的。
出病房後,劉之言和洛川二人一言不發的等電梯。
“劉之言。”
“嗯?”突然被冷冰冰的叫名字,劉之言突然覺得渾身冷颼颼的,“怎麼了?”
洛川難得的沒有看他,隻是有些失落的盯著一個地方看:“你是不是也覺得我在那個酒吧的地窖裡殺了人?”
“首因效應”指的是初始信息的一種錨定作用,比如當你的家人在你麵前傳遞了你一個朋友的具體信息,而且是負麵信息。
傳遞的負麵信息將會是你對這個人的第一印象,大腦會優先錨定首次接收到的信息,形成認知框架。即便後續沒有證據支持,這個框架仍會主導你對她的判斷。
“確認偏誤”則是一種信息的選擇性篩選:你會無意識地關注與他行為中符合這一負麵標簽的細節,同時忽略中性或相反的證據。
而每次發現"可疑"行為都會強化原有認知,形成自我驗證的閉環。
劉之言親眼見過洛川殺人機場和伊策爾),雖然沒與洛川戰鬥過,但看過他與伊策爾的戰鬥,也和他的分體戰鬥過,去過狂壬的那幾個人的想法也和劉之言差不多,且對洛川的態度不會比他更好。
擁有無與倫比的強大的完全體械人被製造出來就是一種武器,武器隻需要聽從命令,不需要思考能力。
從“亞修”這個身份的行為軌跡來看,他嚴格遵守了帝藏王的命令,且從不過問原因,他絕對是最好的皇家劊子手。
但1998年的洛川…他有那麼多理由可以回絕蕭金的問話,比如他當時年紀還小之類的,就不會再有過多糾纏,可…洛川沒有否決這漏洞最大的一點。
“沒有證據的話我一般不會信,因為我心中始終有個天平。”在看到證據前,劉之言不會認為它是個事實,但猜疑已經在了。
“但現在,這個天平明顯歪了。”
洛川注視著劉之言的眼睛,他能看出來對方那隻有一絲的不信任,那傷透了他的心。
電梯門開,兩人猶豫了一會,直到身邊所有人都進了電梯,門將關未關時,洛川伸手卡在中間,那兩塊電梯門就像是夾到了烙鐵,又迅速退了回去。
“98年的時候我確實去過狂壬,我不知道那裡是否有個叫‘goodnight’的酒吧,但我從不飲酒,也不會去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