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的門在眾人陸續進場時關上,房間裡空氣凝重但一絲不亂。
衛新坐在長桌首位,掃視四周:左側是藍娜娜,衣著利落,桌前攤著一疊行動記錄;右側依次坐著陳博士、李工程師、王機械師,三人神情各異但神誌專注。
會議桌下方則是幾名負責防務和補給的隊長,全都提前坐好準備聽命。
桌麵中央的投影儀早已亮起,一副基地周邊三維地圖映入眾人視線。
所有關鍵地帶用不同顏色標記,北區、南區、幾條主要通道、資源點、已建和未建的哨所分布一目了然。
衛新話從不拐彎,一開場便拋出核心:“這次敵人進攻雖被打退,但北區和南區的人一時咽不下這口氣。
局勢還遠遠沒有到鬆懈的時候。如果隻是守—我們撐不了太久。
現在,必須主動出擊。”
藍娜娜一手按著筆記本,另一隻手翻開最新的行動草案,問道:“你準備怎麼動手?
是直接打出去,還是先拉攏?”她說話向來直接,聲音低沉有力。
衛新用手指在三維投影上輕敲幾下,幾個閃爍的小紅點顯現出來,是基地外圍的幾處關鍵節點:“第一步是在這些位置設前哨站。
北區的工廠廢墟、南邊舊農場、還有東西兩個小水源地,全部建點,布置短波通訊和簡易防禦,讓我們能隨時掌握各方動態。
以往哨崗太疏,這回必須靠前線延伸一步。”
李工程師拿出一摞資料和一塊小型演示板,站起來說:“我們剛繳獲了不少對方的監控設備,我做了拆解和整合。
現在能把微型探測器分批藏在廢棄車輛、房屋角落,配合中繼站,保證實時情報不斷線。”
他語速不快,條理清楚。
王機械師則托著一疊設計圖補充道:“我手頭有三輛舊越野車正在改造。
加裝鋼板和簡化版防爆胎,用來執行機動巡邏,減少人員直接暴露危險——動力係統還能應急為外出哨所供電。”
衛新聽完兩人的簡報,點頭肯定,隨後看向陳博士:“水係統的事我已經驗過。
下步研發,你們有方向沒有?”
陳博士把手中的記錄本輕輕合上,他說:“淨化係統已穩定運轉,正在升級濾芯。
下步我帶隊搞廣譜抗生素的試劑生產,目前菌種樣本已經找齊,如果推進順利,不出兩周就能進入小規模試製。
這對我們控製感染和整體健康保障都有實際作用。”
台下幾名隊長交換了一下眼色,補給隊隊長張柏伶首先表態:“抗生素要抓緊,近兩周打仗傷口不少,我們醫藥還是短板。”
衛新隨即提出第二項議題:“梁醫生那邊,我談過,他答應加入,不過他有個條件——希望每月我們能派一批藥品,送南區普通居民。”
安保隊長白萬榮一皺眉,開口:“會不會顯得我們軟?
藥一給出去,那些人是不是覺得咱們怕他們,往後有樣學樣?”
食堂隊長範語花的聲音軟卻不失分寸:“要是施恩,把自己的標記做明顯些,讓人知道這些救命藥是我們發的。
短時間或許有風險,長遠看,民心未必都是拿槍打下來的。”
陳博士插話:“南區疾病多,梁醫生不管怎麼說是名醫。
咱要跟他們合作,多少得有交流,不然隻等著他們嘩變可不現實。”
場上王機械師也發言:“藥品過去,名聲樹起來,說不定以後技術交流也能談下來,對我們不是壞事。”
李工程師沒有多言,隻點點頭,看向衛新。
眾人意見交雜,有擔憂也有期待。衛新不拐彎:“這藥我同意派,但所有藥都要貼上我們基地的標簽,分批送,避免走私。
派出隊帶隊的人每次都輪換,不讓他們摸透底細。
梁醫生既然想認我們做靠山,就得讓南區群眾清楚是誰救了他們。”
定了基調,話題轉向下一項——白小柔的去留。
衛新掃過在座的人,冷靜道:“白小柔的事,也不能拖。
她這類人用好了是一把刀,用廢了就成禍害。
打算讓她公開回北區,借著趙剛被放這一茬,給她披一層北區‘臥底’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