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還帶著一股夜裡的涼氣,白小柔整頓好外交小組,讓劉工、馮偉和羅敏都將隨身裝備檢查了一遍。
很快,一輛麵包車開到他們跟前,車窗上蒙著黑布,一個戴鴨舌帽的小夥子簡單和他們核對了身份,隻說:“請都上車,東西扣緊,路上不能開窗。”
車子啟動後,顛簸得厲害,白小柔手裡捏著寫有工藝參數的本子,心裡琢磨對方謹慎成這個樣子,是怕附近有彆的勢力盯梢。
劉工低聲說:“這車的避震不行,估計沒進過正規保養。”
馮偉則按捺不住,偷偷掀了下黑布,隻看到一片模糊的鐵皮和牆角。
他立刻放下,沒敢作聲。
大概四十分鐘後,車終於停下。小夥子伸手在車門上一撥,門被推開,撲麵是一股明顯的地下潮氣。
馮偉深吸一口氣,柔聲說:“味道有點像舊地鐵。”
白小柔下了車,第一眼就看到一條向下的混凝土坡道,兩側埋著粗大的管道。
馬克迎出來,沒有多餘寒暄,隻做了個手勢:“跟我走。”
地下商場的格局被改造得很徹底,一側忙碌著檢修電路板的技師,還有幾個小車間裡傳來敲敲打打。
頂棚上新裝了一排排ed燈,中間隔著密集的線纜,保證每個角落都有人手能伸進去。
再往裡,各種機械設備攤開堆放,牆根貼著成捆鋼管和散落的金屬件。
馬克邊走邊說:“我們這兒現在正經登記的技術人員有三十二個。
在危機前,大部分人就在工業園做工程師或技工。
後來散了一陣,現在慢慢又聚到一塊,每天靠修設備和改點零件給周圍好幾個勢力供貨,換些吃的喝的。
我們一直挺注意安全,把各家派來的護衛全都分區輪崗,以防哪邊一家獨大。”
白小柔環顧,發現幾個角落裡的修理棚明顯加固過,有些簡陋壕溝和掩體痕跡。
再留心一看,靠牆一塊舊白板上密密麻麻列著計劃,最多的兩個欄分彆寫著“鋼鐵訂單”和“馬氏項目”,下方工時表填得滿滿當當。
繞過一排忙碌的工具台後,他們被馬克領進了角落一間用咖啡廳改出來的會議室。
桌上擺著熱水壺和幾片乾麵包。馬克交代完流程就出去了,屋裡一陣安靜。
時間沒過多久,門被推開,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拄著拐杖進了屋,身後跟著兩名中年人。
老人清理一下衣服袖口,落座,說道:“劉鴻光,我這邊負責工程師聯盟。
按規矩,麻煩介紹下你們團隊。”
白小柔平靜地把帶來的人逐一介紹,按事先商量的說法描述本方的食物產能、醫療保障和主要技術。
劉教授詢問:“你們用的太陽能設備是哪家工藝?
這轉換效率表,跟我們之前拆解的老模塊有很大不同。”
白小柔從兜裡掏出一個小型板,把背麵的陣列參數指出來,說:“我們這批是自己改進的,以高轉換率為主,戶外裝配便利。”
劉教授摘下老花鏡,翻看了陣腳,又細致琢磨:“這思路,我們也試過,但沒能解決材料一致性。
你們怎麼做到大批量複製的?”白小柔順勢說:“我們的熟練工人不多,但有比較全套的設備,又有些‘巧工’的小辦法。”
她帶著笑意點頭,“如果先生願意,能否考慮雙方長期合作?
你們的人才和機械為強項,我們有豐富農場和醫藥等物資。”
劉教授瞥一眼旁邊的記錄員,轉身問:“那你們實際掌控的人力和原材料呢?”
白小柔說:“詳情我不方便做主。但我們提議可以先開展小步試點。
比如先派五名工程師去我們基地,幫忙升級太陽能係統。
食物和藥品,由我們按實際人頭供給,不光照顧你們派出去的人,也能讓你們留在這裡的家屬少些後顧之憂。”
她話鋒一轉,“我們不要求你們立刻表態全部合作,雙方都可以用這兩周試試看效果,合則繼續,合不來大家再議。”
劉教授聽罷,低聲同兩名中年人商量幾句,終於說:“五人,兩周,彆的不能退讓。
人身安全你們要保證,出點岔子,合作就先暫停。”
白小柔把協議內容記下,說:“我們這就安排物流,先由你們選人,雙方都簽留檔。”
議定初步意向,劉教授準備結束會談。誰知白小柔隨口說:“能否讓我們參觀一下你們的幾個機修間?
畢竟項目要實施,先了解下現有條件,安排起來更順當。”
劉教授沉默了一下,最後點頭:“隻能看設備間和公共實驗室,那邊有些地方不方便帶你們過去。”
隨行的馬克主動領路。
順著一條狹窄通道,眾人步入開闊的金屬車間,幾排數控機床嗡嗡作響,幾名工程師圍著拆解的小型發電機議論。
往裡,看見一道用鋼板焊好的大門,門外有兩名手持衝鋒槍的守衛,扛槍站得筆直。
白小柔試探著問:“那邊是實驗裝備倉庫?”馬克說:“特殊研究區,誰都不能亂進去,搞能源的高難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