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秋實,又是兩年光陰匆匆而過。
禹秀薇考取案首的消息之後,兩年內繼得鄉試,會試兩元。
這下,可不單單是小鎮和碎葉城震動,整座大慶王朝都開始注意到那位女子會元。
若是還能在殿試中拔得頭籌......
女子身份,連中三元,一己之力壓天下學子,必定能在青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頭次聽說這消息,縱然是柳相這般不問世事都會感到無比驚訝。
可能連寇脊軒都沒想到,那個柔弱小姑娘的竟然隻用了短短四年光景就做到如此壯舉。
當然,米月的名次還是像童試那般,不高不低,剛剛過了及格線,如今也是得了貢士的功名。
大慶京城名為於都。
一國之重,人口繁華,多達百萬。
哪怕是風雪天氣,燈火依舊闌珊,行人絡繹不絕。
一條青河,兩岸種植楊柳,在寒冷天氣裡,枝條垂落,滿目荒涼。
也就是在河岸門口,有條被稱為柳絮巷的地方,最靠近河流的宅邸,匾額上書四個大字“罄竹難書。”而且還是一座專門招收貧寒孩子的學塾,這四字匾額怎麼看怎麼不倫不類。
宅院內。
紅泥小火爐,隻可惜上邊沒燙酒,這個世界也沒有綠蟻酒。
火爐上,架著小鍋,湯水沸騰。
老人開始往裡麵倒入蘿卜,順帶還用筷子卷起一塊薄切羊肉沒入滾燙且沸騰的湯鍋中。眼見時候差不多,老人提起筷子,在碗碟中蘸滿蘸料,丟入口中細細咀嚼。
看向對麵圍坐的年輕人,身為這座學塾主人的老者開心的笑了,“米月,傻坐著作甚?你也吃,這羊肉嫩滑,還有鍋底的蘿卜,嗯~舒坦。”
冬吃蘿卜夏吃薑,滋味兒確實不錯。
如今的米月已經是即將及冠的年紀,褪去稚嫩,多年讀書下來,或多或少養成了些儒雅氣,這可能是連他都沒想到的事情,雙手疊放,米月回過神,對著老人歉意一笑,同樣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蘿卜,一邊吃,一邊問道:“張夫子,您老人家學問大,能不能幫晚輩解個惑?”
被稱呼為張夫子的老人下筷如飛,還不忘回道:“解惑?你小子真有疑惑嗎?換句話說,你自己不是都想好了嗎?問我這個老頭子做什麼?”
此言一出,原本還有些笑意的米月頓時苦笑起來,“果然,張夫子看人不是一般的準。”
張夫子一聽,也同樣認可的點了點頭,“那是,我就說那姑娘能中會元,你看,這不就成了。倒是你......”
擱下筷子,老人正色道:“想好了?關乎自己遠大前程的事情說不要就不要,就不會覺著可惜嗎?”
米月略有遲疑,不過最後還是釋然一笑,“今天來這兒,蹭飯是其次,最主要的,還是想要從您老口中得到肯定。您老既然不想說,那晚輩就隻能跟從心走了。”
過了年,三月一,殿試即將開始。
一路從極南之地走到這兒,臨門一腳便是進士,可直接踏入仕途,天下千萬學子所求之路就在米月腳下,可事到如今,米月卻想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