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薇,見災厄景象,你體會到了什麼?”
自永平年間起,大慶之內天災人禍接踵而至,民不聊生,對外,有西南邊境大楚鐵騎虎視眈眈,內憂外患,好在大慶本身國力強盛,如今國祚逐漸平穩,隱隱有更上一層的趨勢。說到底,官員殫精竭慮,皇帝敬功守成,二者功不可沒。
禹秀薇沉吟片刻,吐出胸中一口濁氣緩緩道:“天下興亡,百姓遭殃。”
宋煬應聲點頭,放下茶盞他道:“是這個道理,不過我想問的是,你對那些災民如何看?”
“百姓......朝廷這般安置不太妥當,他們是人,不是牲口,哪怕最後還是根治不了,起碼讓他們吃口飽飯,而不是像現在這樣......”
症狀較輕的還好說,吃的都是朝廷救濟的精糧,但那些草房中即將走到末路的災民,就算是出身貧寒的禹秀薇都覺著那吃食跟豬食沒什麼區彆。
對於朝廷這般不將人當人的行事準則,她很是反感。
宋揚沒承認也沒否認,慢悠悠道:“想法很好,也很有善心,很符合你這般初出茅廬的年紀。你的好可能擱在彆的地方會很對,但現在是官場,我們不是那些為民請命的父母官,而是權衡者,無關善惡與否,舍末逐本,放棄一些不重要或者說相對較輕的東西來換取天下安寧,百姓太平,國祚綿延。”
透過敞開屋門看向陰霾繚繞的天際,老人麵無表情道:“所以,那些注定死亡的人已經沒了任何利用價值,而剩下那些受染較輕的人還有可能活,禹秀薇,你覺著二者誰重誰輕呢?”
禹秀薇臉色陰晴不定。
宋揚嗬嗬笑了起來,“這邊是我為你上的第一課,在大事麵前,人命很不值錢,廟堂也好,沙場也罷,都是如此。你以後若是想做清官,沒關係,繼續堅持己見,將每個人的性命視為瑰寶,若是想當貪官也可以,徹徹底底拋棄所有的情感,留己之私,誰都攔不住。但要想當個好官,當個能為百姓安寧而請命的太平官,就得懂得取舍,人命不能看得太重也不能太看輕,善良與醜惡也都是手中的棋子,你要做的,便是將其擱置在合適的位置。”
“當然,要想做到這一步你還差得很遠,我也不奢求你們在四五年中將此道徹底貫徹通透,不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說服自己,邁過心底那道檻兒。”
禹秀薇起身致禮,“學生受教了。”
要想徹底改變心中所知所想,有時候隻是一瞬間,有時候卻是一輩子。
天性善良的她想要做到這一步,非一朝一夕之功。
閒聊結束,剩下的事務容一大籮筐,容不得片刻耽擱。
五天後。
出身天字閣的死士帶著一位被打斷雙手雙腳,廢去全部修為的修士回到府衙。
一番審訊之下,這場看似天災實則人禍的瘟疫真相水落石出。
這修士乃是一名山野散修,沒有資源幫襯,自身天賦桎梏已經到了儘頭,於是另辟蹊徑,修行旁門左道裡一門害人邪法。
所謂的瘟疫,也是該修士專門煉製的一種毒障,隻要進入人體之後能無儘分裂,同時在體內凝為一枚惡鬼修羅印記,專門吸食精血骨髓。這類毒障會隨著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迅速傳播,又會在接觸之人的體內循環往複。
就這樣,一月之內,此毒已經到了難以控製的地步。
審問最後,這名修士還抱著僥幸姿態,以解毒之法跟宋揚討價還價,雖說修為被廢,以後注定是個普通人,但就算做普通人,也得是大富大貴之人。
不過宋揚可沒心思搭理他。
直接吩咐那名死士對其搜魂,做完之後交給衙門在百姓麵前問斬,以慰民心。
修士道路上的境界劃分不是沒理由的,下三修身,生機綿密,超脫凡俗。中三修魂,三魂七魄,神魂不朽。上三修道,找尋真我,大道昌隆。
三種不同修行方式,也注定了兩道門檻兒之間的天塹難以逾越。
那邪修不過下三,在死士搜魂麵前連求死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