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樓那邊。
最近不知怎的,劉鉞心情有些莫名的煩躁,不知來處,不知歸途。
每當有心緒不靜時,劉鉞便會來此舉目遠眺,看一看由自己一手打造出的水陸道場。
“馮老,千餘年前浮仙門雖為正道不容,卻也稱得上勢力龐大,可與之有關的內容記載卻少的可憐,最終結局也不過是大淵舊載上邊的一句:皇鼎出,浮仙崩。六字評語而已。我對這斷曆史比較感興趣,能講講?”
浮仙門,千年之前公認的魔道巨擘。
大淵的覆滅距今不過千年有餘,一些個資曆足夠的老牌地仙都曾親眼見證過那場氣勢恢宏的登天而行。
馮老雖未能躋身地仙之流,卻倚仗著浮仙門傳承下來的某些不光彩手段苟延殘喘至今,也算是見識過那位帝王前無古人的雄渾氣魄。
至於浮仙門的覆滅真相,馮老也算是親身經曆之人。
每每回想,都會忍不住戰栗與恐懼。
“我那時不過剛剛拜入還未曾接觸修行,連被人算計抹殺的資格都沒有,不然也不會存活至今。”
“有關浮仙門的真相我隻知道冰山一角而已。六字記載,份量已經足夠重了。”
皇鼎出,浮仙崩。便是末日跡象。
沒能得知老黃曆上邊的所記載的老故事,劉鉞有失望,不過僅僅隻是失望而已。
浮仙門雖說已經覆滅,不過有馮姓老人最後這麼一根獨苗,終究還是傳承了下來。
其中就有一門玄妙仙法,名為《三清厭世經》。
聽上去可能沒什麼。
可修行起來可謂是完完全全違反人心人性。
就算是馮姓老人都對其敬而遠之,終究是不夠心狠。
好在遇到了劉鉞,這麼個為了破境不擇手段,早已將所謂道德人倫拋擲腦後的人。
《三清厭世經》氣魄極大,開篇便是:吾以己身贍養天地,天地應敬吾心......
其根底便是人之三魂,說狠,第一道門檻兒便是散道。
將舍棄一身修為道行不要,借此供養天地,因為此法實在有傷天德,散道便是與老天爺的一場交易,以修為靈氣要一個天災延後。
所以在劉鉞躋身歸海境後便早已經曆過一場身死道消!
此後尋高人將自身三魂徹底分離破而後立,不斷添磚加瓦各自壯大。
所添磚瓦,各有不同。
“法身需要多久才能成事?”
劉鉞雙手輕拍欄杆,閉眼做傾聽狀,山間無風,水陸無風。天地間卻有風起,吹皺一湘泊水,吹動俊美藩王的鬢角發絲。
那陰鷙老者長袍大袖,終年端坐與案幾後,聽聞詢問聲後,也做那聽風狀。
過了片刻才回道:“還需來上一場生祭。”
劉鉞沒睜眼,亦沒轉身,挑眉再問:“哦?”
好似所謂生祭,早已不是頭一次經曆。
“浮屠法,須以魂引,王爺已經沒了回頭路,隻能一意孤行,隻要邁過這道坎兒,扶搖上青天,便再無後顧之憂。”
旁門?左道?隻要能通天,便是陽關大道。
劉鉞在思考。
倒不是什麼對錯取舍或是善惡煎熬,對他而言,這些東西,當年返回京城後就早已不複存在。
現在唯一且必須要做的事情,便是從一個紅塵過客徹徹底底蛻變為陸地神仙!
至於代價?隻要自己不死不損,怎麼著都成。其他人?在成仙路麵前,誰都可以死,誰都可能成為他的墊腳石。
“那麼還是老規矩?”
馮老緩緩搖頭,否決道:“先前的法子不能用了,那條孽龍魂魄已經吃飽,剩下的便是肉身平衡,二者圓滿後就能借此乘龍飛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