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可惜了,陸凡那一世的弟弟妹妹。
楊戩看著鏡中那兩個衣冠塚,竟覺得有些自己與三妹當年的影子。
都是兄妹,都是遭逢大難,命運卻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兩端。
他大哥楊蛟,是拚著自己魂飛魄散,保全了他與三妹的性命。
而封神那一世的陸凡,卻是眼睜睜看著弟妹離散,最終自己活了下來。
旁人或許會覺得,活下來,便是萬幸。
可楊戩卻能感受到,對於鏡中那人而言,活下來,比慨然赴死,要痛苦百倍,千倍。
兄長之責,是庇護。
庇護不了,便是失責。
那份痛楚,足以壓垮一個人的心。
大哥死了,死得其所,他是英雄。
陸凡活著,活在無儘的自責與悔恨之中,他是罪人。
至少,在他自己心中,必然是如此。
難。
難......
難!
這世間的道理,有時便是這般不講道理。
求生,是本能。
可當這求生的代價,是眼見至親一一離去,那這生,便成了一道永世不得解脫的枷鎖。
陸凡最後那一刀,不是想不開。
恰恰相反,是太想得開了。
他想開了,這無親無故的人世,於他已無半分可留戀之處。
他想開了,黃泉路上或許擁擠,卻是他唯一能與家人團聚的地方。
他想開了,那仙長許諾的通天大道,那長生不死的無上仙緣,與父母弟妹的音容笑貌比起來,不過是鏡花水月,糞土泥塵。
所以他去了。
去得決絕,去得坦然。
......
佛門陣中,淨念菩薩看著那三生鏡光芒散儘,又聽得四下裡那些截教仙官的議論,心中那股鬱結之氣,已是積攢到了極處。
他原想著,這陸凡一世了結,便是罪證落定之時,自己正該站出來,為本教那兩位枉死的前輩討個公道,將此案徹底釘死。
可他終究是忍住了。
畢竟之前燃燈給過他警告。
他心念微動,目光朝著身側一位菩薩遞了個眼色。
那菩薩法號普光,素來以辯才無礙著稱,與淨念關係交好,最是能體會他的心意。
得了這示意,普光菩薩心中了然。
他上前一步,自佛門眾人中走出,立於場中,先是向著哪吒所在的方向合十一禮,隨即朗聲開口,聲傳四野。
“三太子殿下,諸位仙友。方才鏡中所照,陸凡此世之前因後果,已是分明。”
“貧僧有幾言,不吐不快。”
他頓了一頓,見眾人目光皆彙聚而來,便接著說道:“此子陸凡,其罪有三。”
“其一,棄親而逃,陷父母於死地,此為大不孝。”
“人子之身,受父母生養之恩,當舍身以報。他卻在危難關頭,為求苟活,置生身父母於不顧,此等行徑,與禽獸何異?天理不容!”
“其二,恩將仇報,殘殺我教高僧,此為大不義。”
“我教兩位前輩,見其父母妖氣纏身,恐為禍人間,故而出手超度,乃是慈悲之舉,有大功德於社稷。”
“他非但不感念此恩,反倒心生怨懟,拔刀相向,此等忘恩負義之徒,神人共憤!”
“其三,濫殺無辜,性同魔物,此為大不仁。那張府上下,或有主犯,可那些仆役家丁,又有何辜?”
“他竟因一人之怨,遷怒滿門,不分老幼,儘數屠戮,血流成河。此等殘暴行徑,與那九幽惡鬼何異?天道難容!”
普光菩薩一番話說得是義正辭嚴,條理分明,引得佛門眾人紛紛點頭,就連一些不明就裡的道門仙官,聽了這番剖析,亦是覺得有幾分道理。
“綜上三罪,樁樁件件,皆是鐵證如山。”
“陸凡此世,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罪孽滔天,惡貫滿盈!”
“貧僧懇請三太子殿下明正典刑,將此魔頭打入九幽之地,永世不得超生,以儆效尤,以正天道!”
他說完,便又是一個長揖,靜立原地,臉上神情肅穆,自有一股凜然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