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又客氣了幾句,馮二丫站了起來準備要走。
“行了裡正,我這就回去了,要是村裡打算走商,您就叫他們到我那去學手藝吧。
我一個老婆子,現在也就這些小本事能拿得出手了。
他們要是願意學,我是不介意教的,但是彆為了這個影響了村子裡的團結,不值當。”
裡正也明白馮二丫的意思了。
從李正家回來,馮二丫直接到了馮慶有家。
不管村裡打不打算走商,她都打算把竹編和做絨花的手藝教給和她走的近的幾家孩子了。
村裡不走商,就直接拿出去賣,賺些個零用錢。
要是村裡真的一起走商,他們這也算提前做準備了。
從這天起,馮二丫家裡每天都有胡家、李家和馮慶有家的孩子。
教了這幾個孩子沒幾天,裡正他們就商量出結果了。
還真就和馮二丫想的一樣,全村打算一起出去走商試試看。
村裡讀過書識字的人負責記錄每樣東西在哪賣的,賣了多少錢。
再跟著一個管賬的,兩個人互相監督。
又選出來一些壯勞力,每天到孫秀才家,聽他講講附近幾個縣城和府城的情況。
村裡按照百分比,給這些走商的壯勞力分錢。
每家拿出來多少東西,也都是記錄在冊的。
村裡這邊還有一個賬房負責記錄,這樣每次兩邊一對賬,就什麼都清楚了。
馮二丫這邊,也來了不少人跟著她學手藝。
她也不藏著掖著,隻要她會的竹編和絨花手藝都教。
手藝這個東西,並不是所有人都擅長做。
有的人就是手笨,編個席子還差不多,但是編一些精巧的小物件就不怎麼靈巧。
每天做的成品很少,但是也架不住長時間的練習,慢慢的也做的有模有樣了。
全村都趁著乾完農活的時間在家裡做活。
每個人都不閒著,就連小孩子都被拘在家裡,遞個東西,幫點小忙。
馮二丫家裡來來往往的人也沒斷過,有些人就是喜歡在她家裡做活,要是哪裡做不好,剛好就近問問馮二丫。
有的就是想看看這裡有沒有新鮮花樣,看見了好能第一時間跟著學。
全村都乾的熱火朝天,銀子就在不遠處,這會兒所有人都鉚足了勁兒。
村裡晚上還會在曬場點一大堆篝火,大家都借著火光編些櫃子坐墩之類的大件。
全村這麼忙活了一個夏天和一個秋天,在秋收剛結束之後,村裡負責走商的男人們,準備出發了。
這一天,全村都過來給他們送行。
裡正站在最前頭,看著這十幾個漢子,這裡麵還有他的大兒子。
裡正拍了拍領頭的王大虎肩膀。
“都是好樣的,咱們村頭一回出去走商,先慢慢摸索著乾,中間要是哪裡出了紕漏,咱們再慢慢調整。
彆的都不重要,你們隻要平安把貨賣出去,再平安把錢帶回來,你們就是首功。
要是一旦碰到那個萬一,東西損失了不要緊,你們平安回來就行。
村裡誰都不會怪你們,這是全村說好了的。”
王大虎長的最壯實,前些年一直做的趕車的活計,也有過幾次去其他縣城的經驗。